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 甘肃评论

传承弘扬敦煌文化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2025-09-23 09:22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原标题:传承弘扬敦煌文化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 何效祖

  9月20日至22日,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我省敦煌市举办。敦煌文博会已成功举办八届,在传承敦煌文化、弘扬丝路精神、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加强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一年一届的敦煌文博会已成为丝路文脉传承的“聚宝盆”、国际文化创新的“大舞台”、全球文明互鉴的“连心桥”。

  “文”以载道,做文脉传承的“聚宝盆”

  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同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晶。敦煌文博会始终坚持文以载道、化成天下,充分发挥敦煌作为文明汇流地的优势,如同文脉传承的“聚宝盆”彰显着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和推动人类进步的“大道”,引领各国人民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明互鉴、形成世界大同的广泛共识。

  创新推动建设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丝绸之路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对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莫高窟是敦煌的灵魂、丝路的宝藏,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推动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敦煌文博会集中展示我省“典范”建设最新成果,包括古代壁画、土遗址和崖体加固等9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国内首座文物保护领域多场耦合实验室、从海外获取的10万余张敦煌文物数字资源等。同时,组织研讨跨国协同保护事宜,推进实施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倡导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以“不改变原状”为保护精髓、以“数字敦煌”为创新手段,让尘封的历史瑰宝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有力推动建设敦煌学研究“高地”。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的背后,蕴含超然理性的哲学思想、观照现实的人文精神、崇高唯美的价值理念、守正向善的道德规范。敦煌文博会集中展示敦煌学研究成果,包括全国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的敦煌学研究文献库、最近出版的《敦煌石窟全集》《敦煌艺术大辞典》、共建学术机构“中国—吉尔吉斯斯坦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实验室”“北京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科研开展情况等。精心策划组织“敦煌论坛”,汇聚海内外学术力量,深挖敦煌文化的核心内涵和时代价值,助推敦煌打造敦煌文化研究的原点、支点和高点,牢牢掌握敦煌学研究的话语权。

  “博”览天下,做文化创新的“大舞台”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敦煌文博会坚持做到博览世界、以观天下,既展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又呈现他们在文物保护利用、文化艺术创作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为世界各国推动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借鉴。

  传承弘扬历史文化。敦煌莫高窟、悬泉置遗址等文物,敦煌壁画和乐舞等艺术,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如何在保护优先的原则下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用可感可触可懂可亲的方式告诉人们,是对文化工作者的全新考验。敦煌文博会不断创新文化交流的内容和模式,荟萃展览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艺术、传统工艺、非遗文创、风土民俗等,精彩展演《丝路花雨》《乐动敦煌》等我省经典剧目,联袂境内外艺术团队组织“相约敦煌”国际文化交流演出、丝绸之路音乐会等文艺活动,依托文旅部项目举办青年汉学家甘肃班研修及敦煌文化体验等研学活动,颂扬丝路沿线人民源远流长的友谊,再现丝路文化的多彩与传奇。同时,推广“数字敦煌”等技术,推动各国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流传在民间的艺术活起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培育新兴文化业态。丝绸之路沿线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多彩的现代文化,创意开发的空间很大。敦煌文博会积极为海内外文旅业界拓展资源对接渠道和经验交流平台,每届都设置主宾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展区、全省及14个市州展区。今年的主宾国为泰国,同时邀请埃及、沙特、土耳其、柬埔寨、尼泊尔、俄罗斯等13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展,其中“泰国馆”集中展示了中泰建交50周年合作成果,各国际馆精彩展示了跨越时空国度的手工艺品、护理产品、特色食品、民族服饰等,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互学互鉴、培育新兴文化业态。省文旅厅组织的“甘肃非遗文创精品展”荟萃了14个市州、100家企业研发的1200个品类一万余件非遗文创,示范带动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历届文博会都举办大型招商引资活动,今年邀请260家国内知名企业家参会,共签约授信文旅基础设施、文化创意、民宿酒店等重点项目74个、162.69亿元,助推我省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传承创新地和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优秀旅游目的地。

  “会”客敦煌,做文明互鉴的“连心桥”

  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敦煌文博会始终坚持以文会友,利用敦煌这座古丝绸之路上中西方文明交汇的枢纽城市、当今世界瞩目的文化城市,以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的方式,扩大甘肃“朋友圈”,共画世界“同心圆”,筑起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谋和平发展、共享美好生活的友谊之桥。

  奠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民心相通的基础。人之交、贵心相知,国之交、贵民相亲。在人类海运历史尚未兴盛之前,敦煌无疑是东西方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喉襟之地。更难能可贵的是敦煌在古丝绸之路衰落后洗尽铅华、风骨犹在,仍以高贵的文化气质、包容的城市品质时时唤起东西方各国人民仰慕文明、渴望交流、向往美好的历史记忆。敦煌文博会通过组织跨国文化艺术交流、文旅市场共享、入境旅游互惠等活动,促进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融合、思想融汇、感情融通,增进了各国人民的互信包容、尊重理解,让敦煌文化等人类优秀文化历久弥新、持续点亮世界之光,让丝路精神等人类共有精神财富源远流长、不断滋养文明进步。

  凝聚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广泛共识。敦煌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大都会,见证了千年来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为现代国家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和平共处创造了宝贵历史经验。敦煌文博会积极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联合国所属国际组织、世界爱好和平人士创设活动平台,今年邀请中外嘉宾1200多人,举办国际论坛5场(次),会谈数量和质量全面提升,呼吁世界各国从“发展、安全、文明、治理”四个维度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在包容“不同”中寻求“共同”,在尊重“差异”中谋求“大同”,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