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漳县:特色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5-09-18 17:02 来源:中国甘肃网

三岔镇的食用菌产业园

  金秋九月,漳县山川田野满目葱茏、生机勃发,成片的中药材郁郁葱葱,武阳镇的蔬菜大棚闪着银光,三岔镇的食用菌产业园菌香四溢……近年来,漳县紧扣农业优先型和生态功能型县域经济发展定位,立足独特自然资源条件,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路径,大力培育发展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生态致富路。

  漳县地处黄土高原与西秦岭过渡地带,独特的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天然优势。漳县将中药材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主导产业,2025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5万亩,预计总产值将突破30亿元,成为农户增收的重要引擎。

  为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漳县新建了佛慈药源等5条趁鲜加工生产线,大大提升了中药材附加值。同时,积极培育壮大255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带动广大农户参与产业发展。佛慈制药、保和堂药业的中药材GAP基地顺利通过省级认证,更是为漳县中药材走向高端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漳县依托淫羊藿产业研发推广中心,建成2100亩人工驯化种植基地和8000亩林下种植基地,带动4000多名群众就近就业,人均增收超8000元。从种植、管护到加工、销售,一条完整的中药材产业链在漳县已然成型,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不止中药材产业,漳县的菌菜产业同样发展得如火如荼。以武阳、新寺两个万亩基地为核心,漳县蔬菜种植规模达12.8万亩,总产量超52万吨,菌菜全产业链总产值达21亿元。武阳镇柯寨村的韭菜更是凭借叶宽茎厚、口感辛香的特点,先后通过“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定和“省级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4200余座韭菜大棚年产值达6600多万元,成为了漳县蔬菜走向全国的“金字招牌”。 

  在菌菜产业发展过程中,漳县坚持“龙头带动、集群发展”思路,引进和培育了漳县鑫源菌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10余家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建成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9个866亩,年挂棒能力达1082万棒,配套建成菌种研发中心、产品加工车间和冷链物流仓储中心,形成了“菌种培育—基地种植—加工包装—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为提升产品竞争力,漳县还注重品牌建设和品质管控,引导企业和合作社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组织生产,成功打造“金花池”“贵清山”2个木耳品牌和“漳县宝井”金耳品牌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并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年度销售额超5600万元。

  此外,漳县还大胆创新,让南美白对虾这一“海鲜”在黄土高原安家。走进漳县武阳镇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一眼望去,养殖池整齐排列,各种设备不停运转,专职技术人员正在饲养、记录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情况,一只只南美白对虾已由最开始的小虾苗成长为活蹦乱跳的肥美大虾,在水中舞动身姿、自由穿梭。

  “经过努力,养殖测试获得了圆满成功,实现年产10万斤、产值600万元,我们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与农业数字化相结合,实现了无抗生素添加,零污水排放,高盐度养殖,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注重绿色环保,为产品赋予更佳的口感和出众的风味。”漳县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负责人韦红燕说。

  如今的漳县,特色产业遍地开花,中药材、菌菜等产业蓬勃发展,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通讯员 汪泽福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