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定西

丘陵山地农机为定西马铃薯采收按下“加速键”

2025-09-18 09:50 来源:中国甘肃网-定西日报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王金生 马晓丽

  眼下,定西市291万亩马铃薯陆续进入采收期。为破解山地耕种收难题、推动机械化升级增效,9月16日,2024年甘肃省农机一体化试点项目精准发力,向定西及省内试点县区投放适配山地的专业农机“神器”,不仅为马铃薯采收注入高效动能、按下“加速键”,更助力全省破解山地农机应用困局,推动农业耕种收机械化水平提升。

  当天,在安定区鲁家沟镇,8台丘陵山地履带式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投入早熟马铃薯采收作业,这批收获机完成驾驶人培训后,将成为安定区今年马铃薯采收的“主力军”。“合作社种植马铃薯2000亩以上,过去靠分段收获加人工捡拾,收获期要两个多月。现在有了联合收获机,不仅收获时间大幅缩短,每亩还能节本增效140元。”甘肃宣烨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聚东说。

  相较于传统人工采收,这批联合收获机优势显著。一方面,其适配定西丘陵山地地形,打破地块限制导致的效率瓶颈;另一方面,可实现挖掘、分离、输送、集薯一体化作业——过去人工单日最多采收2亩,如今一台机器单日就能完成20亩以上采收,效率提升超10倍。

  “甘肃省丘陵山区面积占比达76%,一直是农机化发展的短板。”甘肃省农机研产推用一体化农机农艺专家组组长、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赵武云介绍,这款联合收获机由江苏丹阳荣嘉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与甘肃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历时3年多研制而成,属国内首创。整机设计轻简,可原地掉头,收获损失率、伤薯率、破皮率均符合国家标准,精准契合丘陵山区采收需求。

  “丘陵山区农机具需求量有限,大企业不愿投入生产,小企业缺乏研发能力,导致适配机型长期空缺。”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管理处处长刘文武表示,试点项目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引导企业加快短板机具研发,并组织机具到田间地头开展熟化作业,助力产品快速成熟。

  同时,项目还在安定区向省内多个试点县区集中投放21台同款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并同步开展操作技能培训,一同投放的还有60台丘陵山地四轮转向轮式拖拉机样机。

  “农机推广部门主要承担上联企业、下联农机运营主体的桥梁作用,核心是推动农机产品尽快实现批量、规模化场景应用,加快机具中试熟化进程。”甘肃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研究员孟养荣说。

  安定区现有动力机械3万多台,但中等马力以上机械仅6000台。当地耕地以丘陵山地为主,长期急需窄垄距、小体型动力机械却面临市场空白,导致丘陵地区耕种防收环节常出现“农艺被动适应农机”的情况。此次投放的四轮转向轮式拖拉机,彻底扭转了这一局面。

  “这款拖拉机搭载无人驾驶技术,窄垄距设计不仅能保证作业垄距标准,还能减少土地浪费。用它作业一亩地能多种一垄,仅此一项就能增加马铃薯产量约300公斤,增收600多元。”安定区农机服务中心主任张吉琳介绍。

  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研究院院长朱晓岩表示,这款拖拉机是专为丘陵山地设计的机型,可匹配多种作业机具,覆盖耕种管收全环节。“它搭载了机具自平衡和智能导航系统,能进一步提升作业效率和效果;转弯半径仅2.9米,远小于传统拖拉机8米左右的转弯半径,地头预留未耕区更小。”

  2022年以来,我省已累计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3.67亿元,组织研制农机新产品100多种,部分实现产业化应用,一批装备短板得到解决。目前,全省马铃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3%,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