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城市文化品牌
甄晓英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城市文化品牌作为城市独特文化价值的凝练与呈现,是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步入新时代,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深入挖掘甘肃特色文化资源,创新载体形式,打造具有甘肃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对于提升甘肃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助力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挖掘特色资源,精准定位文化品牌。精准定位是塑造差异化、高辨识度文化品牌的核心前提,其关键在于避免资源的简单堆砌,而是找到历史、自然与现代元素的逻辑共鸣点与价值契合点。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敦煌文化、伏羲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红色文化等丰富多元的文化资源,我们要立足自身资源禀赋,进一步深化文化资源的价值阐释与精准定位。构建文化资源评估体系,夯实定位基础。建立文化资源普查与价值评估机制,科学界定各城市文化资源的独特性、稀缺性和品牌价值潜力,避免同质化竞争。强化价值挖掘与学术支撑,提升定位高度。设立文化品牌建设高端智库或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学者深入阐释敦煌文化、黄河文化、伏羲文化等核心文化基因的当代价值,为品牌定位提供学理支撑。实施“一城一品”特色化战略,优化品牌体系。引导各地精准定位核心文化标识,形成差异化、互补性的城市文化品牌体系。
创新载体形式,激发文化品牌活力。要让甘肃的城市文化品牌“活起来”,就必须创新载体形式,适应新时代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以敦煌文化为例,通过数字化技术打造的“数字敦煌”资源平台,实现了全球开放共享,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足不出户领略莫高窟的艺术魅力。还可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开发更多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让观众在互动中感受文化底蕴。积极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举办各类文化节、艺术展览、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像敦煌文博会,已经成为国内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展览、论坛、演出等多种形式,既展示了甘肃丰富的文化资源,也提升了甘肃文化的影响力。
构建联动矩阵,扩大文化品牌影响力。打造甘肃城市文化品牌,不能单打独斗,需要构建联动矩阵,实现区域协同、产业融合、内外联动,共同提升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在区域协同方面,要整合文化资源,形成文化品牌集群效应。秉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理念,打造“交响丝路·如意甘肃”文旅品牌,将各城市的文化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文化旅游线路,通过联合宣传推广,提升甘肃文化旅游整体知名度,让更多人感受其独特文化魅力。在产业融合方面,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科技等深度融合。文旅融合上,不断开发更多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项目,融合文化、旅游与演艺,带动旅游业态创新;文教融合中,大力开展研学旅行,使学生深入探索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与价值,助力其提升文化素养与实践能力;文体融合则通过文化与体育赛事结合,吸引更多体育爱好者和游客,既展现体育活力,又传播文化内涵,促进文化与体育协同发展。
完善支撑体系,提升文化品牌传播力。政策支撑方面,应出台更多有利于文化品牌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在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加强文化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制定文化品牌建设规划和标准,引导文化品牌建设健康有序发展。人才支撑方面,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文化创意、文化管理、文化传播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文化人才来甘肃创业发展,为文化品牌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资金支撑方面,拓宽文化品牌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加大财政投入,支持文化品牌建设项目;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发行文化产业债券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文化品牌建设。此外,还要加强文化品牌的传播推广,建立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甘肃城市文化品牌的宣传力度,开展文化品牌的国际传播;注重口碑传播,通过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让游客和消费者成为文化品牌的传播者,进一步提升甘肃城市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作者为甘肃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