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兰州统筹推进“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

2025-09-12 08:46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原标题:共筑“一小”成长路 守护“一老”幸福途

  兰州统筹推进“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

  医生为老人量血压

  认真上课

  同学们享受课间时光

  上午8时,在甘肃省妇联保育院,年轻父母把孩子送入园后安心去上班;中午11时30分,在城关区拱星墩街道和雁南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将热腾腾的饭菜端到老人面前……

  一年来,兰州市紧扣民生理念,从孩子的“科学照护”到老人的“一餐热饭”,从硬件设施升级到服务模式创新,把“一老一小”的操心事、烦心事,变成了暖心事、放心事,一幅幅“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幸福图景在金城大地上铺展开来。

  1 从“养老”到“享老”实现最美夕阳红

  “吴爷爷,我们给您测一下血压、血糖、血氧饱和度。”午后,家庭医生张法青来到住在城关区金昌南路的吴明晟老人家中问诊。吴明晟是独居老人,今年已经91岁高龄。年初,他与五泉铁路西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家庭医生服务,每隔一段时间,张法青作为吴明晟老人的家庭医生就会来到他的家中,为他提供个性化的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及健康教育服务与指导。

  养老涉及千家万户,是家事也是国事。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截至2024年底,全市常住人口443.65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101.47万人,占22.87%;65岁及以上老年人74.50万人,占16.79%,呈现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的明显特点。

  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市民政局以第一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2家、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1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510个,养老总床位2.44万张,可为15分钟生活圈内老人提供托养照护、生活照料、健康管理、休闲娱乐、文化教育、心理关爱等服务,努力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10余元享用丰盛午餐,智能设备便捷支付,延伸服务温暖人心……在兰州街头,一个个精心打造的“美丽兰州·幸福食堂”正悄然改变着社区生活图景。

  每到工作日中午,在雁园街道雁滨社区的“美丽兰州·幸福食堂”,餐食很快就售罄了。小区微信群里居民讨论热烈:“味道好,价格也实惠!”“今天来晚了没买到,明天得早点!”前来用餐的人群不仅有老年人,还有周边的上班族和学生。

  在砂坪村社区幸福食堂助餐点,智能化的自助打餐设备取代了传统食堂的人工打餐方式,让用餐场景更加高效有序。用餐者打卡绑定餐盘后,自助选取菜品,再将餐盘放置在智能结算设备上,整个流程便完成了。“平时吃饭我最多选两三种菜,但这儿按实际取餐量计费,我可以每种菜少取一点,多吃几种,选择丰富多啦!”社区居民刘奶奶分享自己的感受。

  今年以来,市民政局以新建小区配建养老设施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积极谋划建设50个社区嵌入式养老助餐服务设施,目前已建成40个,月均提供助餐服务30余万人次,为扩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提供有效支撑。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继续深化养老服务领域改革,建立健全居家、社区和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养老护理和服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打造新型养老服务设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运营,为老年人提供居住集中、医疗就近、交通便利、文化多样、娱乐丰富、环境舒适的养老服务设施和环境。

  2 从“扩容招生”到“长幼随学”让教育更有温度

  今年秋季入学,最开心的家长莫过于幼儿园家长们。在红山根山河绿茵幼儿园门口,正在接娃的家长们说起今年秋季学期幼儿园大班免保教费的事情,个个面露喜色。“我家娃这次免了2700元保教费,真是省了不少钱。”家长张欣高兴地说。“我们大班的家长们也是赶上免费了。”家长刘女士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政策。她说,免除保教费后,家长只需要为孩子交餐费。

  除了幼儿园的孩子外,兰州市还有更多学生享受着各类国家资助政策。据介绍,我市严格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全面摸排原建档立卡家庭、低保家庭、烈士、孤儿及因病因灾致贫家庭和存在返贫风险家庭等各类型贫困家庭子女,精准确定资助对象,及时通过学生资助卡,足额发放补助资金,确保“不漏一校、不漏一人、应助尽助”。2025年春季学期,全市落实各级各类学生资助资金8251.61万元,惠及学生14.28万余人。

  针对多子女家庭入学中存在的接送等问题,今年,兰州市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里推进多孩家庭子女“长幼随学”政策。

  新学期伊始,每次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时候,白银路小学家长张兴全感觉特别幸福。两个孩子在同一所学校里,接送实在是太方便了。

  张兴全的老家在红古区,今年小儿子以随迁子女摇号的方式,被白银路小学录取。还没开学,张兴全就犯愁了:大儿子在城关区的另一所小学上二年级,两个孩子两所学校,一想到以后接送要两头跑,他不由得眉头紧锁。这时候,他听说今年兰州市在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实施“长幼随学”政策。经过申请,秋季新学期他的大儿子也坐进了白银路小学三年级的教室。“真是解决大问题了,时间不用浪费在路上了!”

  白银路小学教务主任何敏告诉记者,今年学校一年级学生中有21个“长幼随学”录取的新生。“长幼随学”政策的实施,不仅家长受益,对学生也有好处。她注意到“长幼随学”录取的新生更有安全感。

  据了解,今年兰州市推进多孩家庭“长幼随学”政策后,全市共有2142个多孩家庭实现子女同校就读,切实解决了学生就近入学、家长就便接送的需求。

  “长幼随学”只是兰州市优化招生政策、方便群众的一个举措,更多小学新生家长在招生过程中感受到了便捷。一位家住旧大路的一年级新生家长说,今年新生报名很方便,网上提交材料后,现场确认只去了一次。

  兰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扎实推进落实“教育入学一件事”,将小学招生纳入“甘肃省中小学入学管理系统”,实现公安、住建、教育等部门联动,推动报名、审核、录取等环节“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门”,提高了招生透明度和群众办理便捷度。

  在2024年秋季学期,兰州市一批新建、改扩建学校投入使用,更多居民子女实现了“在辖区内有学上”“在家门口上好学”。今年,兰州市教育局继续统筹规划布局,在优化学位供给上继续发力,为适龄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均衡的教育服务。

  记者从兰州市教育局了解到,近年来,兰州市持续聚焦教育规划用地开发不足、主城区学校承载力超限、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紧缺等现实问题,扎实办好为民实事,全力推动教育项目落地见效。今年,进一步细化完善了主城区义务教育“扩容增校”方案,根据自身实际筹措专项资金,加大新建小区配建学校的建设及移交力度,合理扩大学位供给,多渠道扩充教育资源。聚焦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城关区新建南河东路小学、西固区新建福利东路学校、红古区海石湾第四小学等一批重点教育项目。加速推进“县中振兴”工程,重点支持红古区、永登县、皋兰县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实施老旧校区改造升级、智慧教育平台建设等配套工程,从硬件升级、技术赋能等方面多维度发力,全力推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为适龄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均衡的教育服务。

  本报记者 陈梦圆 王巧灵 文/图

  道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