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漳县:小菌菇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2025-09-10 16:39 来源:中国甘肃网

漳县三岔镇食用菌产业园

  时下,走进漳县三岔镇食用菌种植基地,一排排标准化菌棚整齐排列,棚内菌棒上的滑子菇、木耳长势喜人,农户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近年来,漳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将食用菌产业作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主导产业,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模式,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效益,让小小的菌菇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漳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缘,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光、热、水、土资源优越,独特的自然条件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以前咱这儿主要种玉米、土豆,收入不稳定。现在跟着合作社种滑子菇,技术有人教、销路有人找,一年下来能多赚两三万块钱!”三岔镇三岔村村民赛燕燕一边采摘滑子菇一边笑着说。为解决农户“不敢种、不会种、卖不出”的难题,漳县组建了由农业技术专家、种植能手组成的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菌种培育、病虫害防治、科学管理等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农户超5000人次,让更多农户掌握了食用菌种植的“致富经”。

工人正在采摘滑子菇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漳县坚持“龙头带动、集群发展”思路,引进和培育了漳县鑫源菌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10余家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9个866亩,年挂棒能力达1082万棒,配套建成菌种研发中心、产品加工车间和冷链物流仓储中心,形成了“菌种培育—基地种植—加工包装—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我们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农户可以选择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入股分红等多种方式参与产业发展。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8万亩,总产量达52万吨以上,菌菜全产业链总产值达21亿元,菌菜产业正向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朱小红介绍道。

  为提升产品竞争力,漳县还注重品牌建设和品质管控,引导企业和合作社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组织生产,成功打造“金花池”“贵清山”2个木耳品牌和“漳县宝井”金耳品牌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并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年度销售额超5600万元。同时,漳县还积极探索“菌菜轮作”“菌粮套种”等生态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如今,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漳县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支柱。下一步,漳县将继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提升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条,推动食用菌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助力乡村振兴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通讯员 汪泽福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