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弹窗 兰州新区一男子4.7万元打水漂
原标题:一个弹窗 兰州新区一男子4.7万元打水漂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
大家刷手机时有没有遇到过突然弹出的“奇怪窗口”?大多人会随手关掉,但兰州新区的卢某却因为一时好奇,不仅陷入骗局,还亏掉了近5万块。今天,就把这个真实案例扒透,教大家避开这类“陷阱”,看完记得转发给家人。
7月15日晚,卢某刷手机时,不小心点进了一个违规不良网站。没看几秒,屏幕突然弹出一个“卖特殊用品”的窗口。
好奇之下,卢某点了进去,按提示下载了一个带奇怪符号的APP,注册登录后,一个叫“小可”的“销售”主动找上他,还发来了“用品”照片和“使用效果”视频。卢某选了一款后,“小可”发了二维码让他付款,付完钱、给了收货地址,对方却突然说:“这东西国外合法、国内不让卖,得‘刷物流’伪装才能过海关,刷物流的钱之后会返你,还能赚点!”
接着卢某被拉进一个4人群,里面有1个“物流员”和2个“同买者”。第一次刷物流,卢某扫码付款后,很快收到了返利;第二次也一样顺利。可到第三次,“小可”突然说:“你操作错了!现在大家都发不了货,得重新刷三次,之前的钱和收益才能全返!”
看着群里另外两人说“已成功返利”,卢某急了,赶紧按要求一次次扫码、转钱,直到第二天早上8点,反诈中心的电话打进来:“你被骗了!”他这才清醒,一算账,整整亏了47800元。
骗局解析,4步“杀猪套路”:
第一步:“弹窗钓鱼”——精准抓“好奇者”。骗子会在违规网站、低俗视频平台挂弹窗,标题故意写得隐晦又刺激(比如“悄悄提升能力”“让她听话的秘密”),就是抓那些有好奇心、想“走捷径”的人。你一点进去,就等于进了他们的“猎物名单”。
第二步:“合法伪装”——降低你的警惕。为什么卢某会信“国外合法、国内要伪装”?因为骗子摸准了大家“国外政策不一样”的认知,用“海关查得严,得刷物流”当借口,把“非法卖货”包装成“帮你规避风险”,让你觉得对方“很专业、为你着想”。
第三步:“返利诱惑”——先给“甜头儿”套牢你。前两次返利是典型的“放长线钓大鱼”!骗子先让你赚点小钱(比如付100返120),让你觉得“这事儿真能赚钱”,放松警惕后,再用“操作失误”让你投入更多,这时你已经舍不得之前的“收益”,很容易继续掏钱。
第四步:“制造恐慌”——逼你“急着补救”。群里的“物流员”和“同买者”其实都是骗子的“托”。他们故意说“你出错导致大家发不了货”,让你产生愧疚感和恐慌感,再用“重新操作就能全返”画饼,逼你在慌乱中一次次转账,直到你没钱或被反诈中心提醒才停手。”
防骗“三不两要”法则:
1.不碰“违规弹窗”——来源不明的窗口,一律关掉。不管是手机浏览器、还是小众APP,只要弹出“卖特殊用品”“能赚快钱”的窗口,哪怕标题再诱人,也别点!这些大多是骗子的“入口”,点进去就可能泄露信息。
2.不付“陌生款项”——没见过面的人,让你转钱就拉黑。只要对方没见过面(比如网上认识的“销售”“客服”),以“刷物流”“解冻资金”“补差价”为由让你转钱,100%是骗局!别信“会返利”的鬼话,转出去的钱再也拿不回来。
3.不进“小众群聊”——突然拉你进的小群,全是“托”。像卢某进的4人群,人数少、全是“陌生人”,还个个说“赚了钱”,这种群99%是骗子的“剧本群”,里面除了你,其他人都是配合演戏的“托”,目的就是让你相信“这事儿靠谱”。
4.要接“反诈电话”——显示“96110”,一定要接。“96110”是全国反诈中心专用号码,只要这个电话打进来,说明你可能正在被骗!别挂、别觉得是“骚扰电话”,按民警提示操作,能及时止损。
5.要存“报警电话”——发现被骗,立刻打110。如果不小心转了钱,别慌!第一时间打110报警,提供转账记录、对方账号、聊天记录,警方能及时冻结对方账户,说不定还能追回损失。
- 2025-09-039月起兰州机场巴士推出拥军优惠活动
- 2025-09-03消费贷“国补”落地 多机构明确操作流程
- 2025-09-03兰州范坪热网9月1日起办理停、开暖业务
- 2025-09-01未来一周 受持续冷空气影响 甘肃张掖以东仍多降水天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