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通过“试点探索+法治保障+科技引领”破解环境噪声难题
原标题:甘肃“静”界升级 兰州试点引领
我省通过“试点探索+法治保障+科技引领”破解环境噪声难题

东方红广场的噪声监测设备
中国甘肃网8月31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首席记者 赵文瑞 文/图)在兰州市东方红广场,一套广场舞噪声超标自动告警系统正实时“盯梢”,配套的4套固定式隔音设施让广场舞音量不再“越界”;在兰州、天水、嘉峪关3市的5个试点小区里,1.5万居民已率先享受到“宁静小区”带来的舒适生活——这些细节,正是甘肃省推进噪声污染防治的生动注脚。近年来,我省通过法治保障、试点探索、精准督办等举措,全力破解群众“家门口”的噪声难题,声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兰州试点:探索“社会共治+科技监测”新模式
作为试点城市,兰州在噪声治理中走在前、探新路。针对广场舞噪声扰民这一高频问题,兰州市在东方红广场试点建设“宁静广场”,安装噪声超标自动告警系统,一旦音量超标即触发提示;同时配套4套固定式隔音设施,引导群众自觉降低音量,给居民创造更加和谐的休闲环境。
在社区治理层面,兰州市动员街道、社区、物业等力量,参与全省“宁静小区”试点建设,设立小区噪声监测站点,推动业主、物业、商户共治,探索“社会共治+科技监测”的基层治噪模式。
据悉,我省积极开展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建成地级城市噪声自动监测站125个,并于今年1月1日起全面实现噪声自动监测。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125个声环境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站点平均昼间达标率为89.7%,夜间达标率为85.6%。
全省攻坚:系列举措换来“声”态之变
不只兰州,我省以“顶层设计+精准施策”推动噪声污染防治走深走实。一方面,出台《甘肃省噪声污染防治若干规定》《“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文件,明确14个市州部门职能分工,构建起“地方立法+部门协同”的制度框架;另一方面,深化“千件万户”噪声投诉督办机制,2024年向全省14个市州及兰州新区致函督办29件噪声投诉典型案件,调度比例全国第一。
工业噪声治理同步发力,2400余家噪声排污单位纳入“一证式”管理,4家反复被投诉企业被列入重点名录。
一系列举措换来“声”态之变。2024年,全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2.4分贝(二级,较好),道路交通噪声63.8分贝(一级,好),功能区噪声昼间达标率97.6%、夜间83.5%。2025年上半年,125个功能区自动监测站点昼间达标率89.7%、夜间85.6%,声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 2025-08-31绿地率40.76% 人均公园绿地12.12平方米 兰州“绿美”建设成效显著
- 2025-08-31逐风黄河之滨 尽览秋日美景 2025兰马跑遍兰州系列活动百合公园站活力开跑
- 2025-08-31今年1月至7月武威市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51.66%
- 2025-08-30甘肃省青少年曲棍球锦标赛收官 兰州队包揽男女组冠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