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拓宽农业增值空间 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民乐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将现代农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通过规模化种植、科技赋能、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持续拓宽农业增值空间,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规模化与特色化并重,筑牢农业根基
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推动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9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5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0万亩以上,高原夏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农作物制(繁)种面积达15万亩。规模化的种植为产业发展奠定了量的基础,在此之上,全县已建成69个千亩标准化示范基地,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与标准化水平,使得农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也为后续的加工、销售等环节提供了稳定且优质的原料来源。
科技赋能全链融合,提升产业效益
积极融入区域戈壁设施农业产业带建设,大力发展高端智能温室,计划建成智能温室100万平方米以上,这不仅扩大了农业生产空间,还通过智能设备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精准调控,提升农产品品质与产量。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是建成100万亩高标准农田,并配套发展60万亩以上的水肥一体化项目,争创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在农产品加工领域持续发力,成功申报“三品一标”农产品3个、企业商标品牌2个,审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29个,民乐县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拓宽了农业增值空间。
农文旅融合,激发产业内生动力
制定了《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加快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升级增效行动方案》,明确了发展路径与目标。在农文旅融合方面,围绕打造“田园民乐”品牌和西北乡村建设引领区,投资1.45亿元开工建设包括临松裕苑三期、乡村文化产业园等在内的17项重点项目。这些项目完善了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功创建省级和美乡村1个、市级2个、县级8个,提升了乡村的宜居宜业水平,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促进了农业与旅游、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挖掘出农业的多元价值,从新的维度拓宽了农业增值空间。
全链条打造,深挖产业潜力
在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按照 “接二连三、农头食尾” 的方向,以酿造、蔬菜、马铃薯、中药材等产业为重点,全力打造精深加工产业链.依托滨河集团,推动传统酿造工艺转型升级,向园区化、集群化发展,打造集种植、生产、文化、旅游为一体的酒文化生态产业园。马铃薯、蔬菜、中药材、畜牧业等产业朝着种养标准化、主体龙头化、加工精深化、流通平台化的方向发展,全面提升了农业附加值。
通讯员 窦斌 图/文
- 2025-08-26民乐:智能灌溉“浇灌”出高效节水农业新图景
- 2025-08-25静宁:设施农业“棚”勃发展 激活增收致富 “新引擎”
- 2025-08-21民勤:科技攻坚唤醒盐碱地 昔日荒滩变身新粮仓
- 2025-08-20金塔:节水农业润沃土 特色产业促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