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精塑乡村风貌 厚植产业根基 兰州红古区协同推进“金色平安”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2025-08-28 09:37 来源:兰州晚报

原标题:精塑乡村风貌 厚植产业根基

红古区协同推进“金色平安”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中国甘肃网8月28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程君)“镇上对我们村庄的房屋外墙统一增设了保温板,不仅美观,还能保温,今年冬天可以节省一些取暖费用……”红古区平安镇若连村村民瞿文叶介绍说。这是“金色平安”示范带建设的重要一环,旨在提升乡村整体形象、改善村民生活质量。保温板的颜色与村庄整体风貌相协调,使整个村庄焕然一新。

今年以来,红古区聚力提质塑形,做好乡村建设文章,着眼打造“全市最干净村庄”,按照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路径,纵深推进“3331”集中攻坚行动,累计清理、拆除和整治点位共4628处,建成“四小园”1210个,投资300万元新建平安镇农村污水处理站,张家寺村、若连村、上滩村等3个村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

以“三边一部一口”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该区提升经营主体258家,实施农房微改造工程1350处,创建最美庭院280家,改建特色民居150户,打造了若连村、平安村“兰派民居”新样板。在“村村万树·绿美乡村”行动中,全区累计栽植各类苗木30万株,建成新庄村、河咀村、若连村等5条乡村绿色廊道,营造了抬眼见绿、开窗见绿的乡村绿美环境。

如果说村庄整洁、绿树成荫的外美环境是直观反映,村级产业发展这个“内秀”才是打造“金色平安”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根本所在。今年以来,红古区立足全区镇村区位条件、自然肌理和产业特色,编制《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专项规划(2024—2030年)》《2025年“金色平安”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积极探索政府专项债券+社会资本注入+财政资金奖补模式,统筹整合各类资金5832万元,集中推动实施联农带农、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示范带项目38个。

在平安镇河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机集中修理点,工人们正全神贯注地对各类农机进行细致检查。有的仔细倾听发动机的运转声音,有的认真检查轮胎的磨损情况,有的则专注于调试农机的各类零部件。修理点负责人张斌祥说:“我们修理点可同时容纳12辆小型车辆和15辆中大型车辆集中维修,每年可提升村集体收入增加约9万元。”

平安镇中和村集体经济设施农业产业基地项目(二期)负责人张忠明介绍说:“该项目总投资113.93万元,新建6座日光温室,总建筑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今年通过种植散花、玉米等,预计年收益达6万元,带动就业村民年增收2万元。”

据平安镇经发办主任王振伟介绍,今年该镇上滩村集体经济蔬菜保鲜库分拣中心已按计划落成,总投资138.98万元,总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预计每年收益达10万元,带动本村劳动力就业20人并使其年增收1万余元。

平安镇设施农业、农机集中修理点建成投产,保鲜库分拣中心落成,这一系列农业产业项目的落地见效,不仅提升了乡村的内在实力,更实现了“金色平安”外美内秀的协调统一,为平安镇的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全新活力。

“今年以来,红古区在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建成投资2.3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项目11个。设施农业总面积突破1万亩,6.17万亩高原夏菜实现丰产丰收,上半年实现一产增加值2.74亿元、增长5.5%。”红古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宝贇对记者说,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预计上半年该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可实现833万元,村均收入24.5万元,拉动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达到5913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6%。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