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绘就高质量发展平安底色——张掖公安创新实施“三大警务”筑牢安全屏障

2025-08-25 09:21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原标题:绘就高质量发展平安底色

  ——张掖公安创新实施“三大警务”筑牢安全屏障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富贵

  安全稳定的环境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张掖公安坚持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部署到哪里、公安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紧盯全市“一屏三地”功能定位,主动作为、靠前发力,创新实施祁连生态、丝路旅游、种业能源“三大警务”,以高水平安全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协调联动筑牢生态屏障

  “大家把最近发现的问题再议一议,推动巡防工作取得更大成效。”7月9日上午,民乐县公安局扁都口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联席会议上,民乐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教导员王明星同各联勤单位负责同志就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任务进行会商。

  王明星介绍,民乐县公安局扁都口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是张掖市设立的第一个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同时,配套建成9个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点,创新“机制+管理+服务”三位一体模式,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联合乡镇组建“生态义警队”,吸纳护林员、村民代表等近300人参与日常巡查,还定期开展“生态课堂进乡村”等活动,形成了守护绿水青山的合力。

  作为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区域,张掖市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张掖公安聚焦中心大局,创新开展祁连生态警务,建立生态警务“五联”工作制度,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林草、水务、湿地等部门紧密联动,协同开展巡防巡查、普法宣传、案件侦办。推行“市、县(区)、派出所、警务区”四级生态警长工作制,配备“生态警长”75名、生态警员510名,组建1137名生态义警队伍,建成7个生态联勤工作站、25个生态警务室,构建起“公安牵头、部门联动”的立体生态安全防护网。纵深推进“昆仑”系列专项行动及“打击违规违法取水用水、毁林开垦、乱占耕地”三个专项行动,侦办涉生态环境案件77起。在此基础上,深化科技赋能提升防护效能,创新“空中+地面”立体化巡防模式,运用科技手段实现重点区域即时监控、风险隐患及时发现。

  张掖市公安机关联合相关部门、单位建成甘州鹤园、高台百鸟园、肃南神鹿公园3处野生动物救助中心,救助伤困野生动物30余头(只)。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屏障得到有效保护,雪豹、黑鹳、岩羊、马鹿等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年增多。

  “警景相依”做亮旅游名片

  在张掖七彩丹霞景区,一支身着藏蓝制服、装配智能设备、佩戴“旅游警察”专属袖标的“智慧女警巡逻队”引人注目。她们操控搭载高清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的机器狗,放飞挂载喊话器的无人机,对游客密集区域开展立体巡查。

  据介绍,张掖七彩丹霞景区旅游旺季日入区游客达到2.5万到2.8万人左右,最高峰时达到了4.7万人。

  “无人机不仅能监测人流密度、预警拥堵,还能通过AI识别快速锁定突发情况。”女警巡逻队队长王丽萍说,通过无人机热成像追踪和机器狗快速响应,处置效率可达80%以上。

  面对景区旅游旺季游客激增带来的秩序维护和矛盾化解难点,张掖公安创新建立丝路旅游警务,精准布警、精细管控、精致服务,实施“景中有警”模式,形成“一县一品牌”全域矩阵。成立旅游警察专业队伍,在全市22个4A级以上景区建成旅游派出所4个、联勤工作站10个、景区警务室(站)22个,城区布建13个街面警务站,统一设置醒目的“旅游警察”标识标牌,执勤民警佩戴专属袖标,塑造张掖旅游“第一名片、最优窗口”形象。

  走进丹霞景区派出所指挥室,大屏实时跳动客流热力图、监控画面与预警信息。“依托公安‘情指行’平台,汇聚文旅、交通、气象等部门300余路视频监控,实现景区治安一屏展示、一键调度,动态调整执勤点位。”丹霞景区派出所教导员桑茂林介绍道。

  张掖公安着眼智慧旅游,建成“彩虹警务”智能指挥平台,组建“警航中队”,整合600余路景区及周边视频,动态监测调控人流密度和交通态势,组建“丹霞联盟”“峡谷卫士”“义警巡防队”等群防群治组织,联动开展景区治安巡控、隐患排查等,织就“空天地”一体化感知网,用科技守护游客的满意度。

  在丹霞景区4号观景台前广场上,“七彩警务室”引人注目,急救药品、轮椅、便民伞等便民物品一应俱全。“充分发挥景区警务室前沿阵地作用,能更快地处置警情、更好地服务游客。”桑茂林介绍道。

  面对游客对景区的询问,辅警许辉正在详细讲解。“民警就是导游,执法就是服务。”许辉表示,工作中要做到景区人文一口清,通过“导游式执法”为游客提供线路规划、景点咨询等服务,将“警景相依”理念转化为游客可感的便捷体验。

  靠前服务护航产业发展

  甘州区是玉米制种生产“黄金”区域。2024年,全区玉米制种面积达到75.3万亩,年产玉米种量达3.4亿公斤,占全国大田玉米年用种量的30%以上。

  聚焦玉米制种这一主导产业,张掖市公安局甘州分局将警务阵地前移至田间地头,全警动员加大田间巡逻防控、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加强安全宣传,扎实开展护农护苗工作,为玉米健康生长和丰收保驾护航。

  张掖公安积极构建全链条警务护航体系,大力实施“种业能源”警务,护航现代种业健康发展、综合能源基地加速建设、工业经济发展壮大、重点项目安全推进,为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聚焦“农业芯片”安全,着眼“企有所需、警有所应”,创新建立“行政+司法”协同服务体系,成立“种业普法队”和“警、银、企”反诈联盟,擦亮“张掖有种·种天下”名片。

  聚焦能源基地和重大项目建设,推行“警长助企”模式,配备8名园区警长、34名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警长,建成13个警企联勤站,构建“感知+数据+研判”智慧安防体系。联动多部门化解处置如施工占地纠纷、煤矿企业消防隐患等风险25处,开展联合执法宣传活动35次。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张掖公安推出一系列助企发展新举措,优化流程、简化程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建立“三级护航”责任体系,推行“急事专办、特事快办、难事联办”服务,上门办理居住证、异地身份证等业务335件次,邮寄送达“车驾管”业务证照2600余件。开辟“绿色通道”,快速审核大型机械设备等超限货物运输许可83车次,高效保障重大项目运输“安全零延误”。严打涉企犯罪,侦破涉企案件155起,挽回经济损失1.17亿元。联合多部门开展执法50余次,排查企业200余家,发布《安全防范告知书》《隐患整改通知书》等“两书一单”300余份,全面筑牢辖区企业安全发展根基。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