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玉门:草障经纬锁黄沙 绘就绿色新画卷

2025-08-22 14:47 来源:中国甘肃网

  草方格在烈日下延伸成经纬,当围栏在戈壁中勾勒出边界,一场属于人与自然的和解正在河西走廊西端悄然上演。这里是玉门,巴丹吉林沙漠西缘的生态前哨,正在用科技与智慧的画笔,为黄沙泼墨着绿的底色。

  草方格里的“生态密码”

  炽热的太阳,烘烤着戈壁荒漠,治沙工人顶着烈日,用铁锨丈量沙丘的弧度,有条不紊地铺设草方格。工人手下翻飞的麦草正在编织一个神奇的数学公式——5厘米厚、15厘米深、20厘米外露,这些精确到厘米级的参数,是玉门治沙人用三十年经验凝练的“生态算法”。草方格是有效治理风沙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通过将麦草、稻草等材料压成方格埋入沙中,形成一个个坚实的“沙障”,减少流沙移动,同时截留水分,改善沙地微环境。

  “他手中每个草方格都是活的。”酒泉市疏勒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项目玉门单元项目监理叶影指着正在“呼吸”的沙障解释道,“它们像微型水库般涵养水分,又像神经网络般固结流沙,这样防沙固沙的效果相当好。”

  围栏内的“自然智慧”

  在玉门市沙化治理区域的另一处,无人机航拍画面中,53.95公里的生态围栏正在沙漠腹地划出一道“休止符”,为天然植被的自然恢复“保驾护航”。酒泉市疏勒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项目玉门单元项目负责人聂嘉伟介绍说:“这个项目片区总共是3万亩封滩育林地,总共有53.95公里要栽立柱,现在已经栽了30公里左右,现在紧接着就开始铁丝网铺设,预计到8月15号左右完工。这不是简单的隔离,而是给自然开出的疗愈处方。”

  系统治理的“玉门方程式”

  在玉门广袤的戈壁滩上,一项总投资1.75亿元的生态工程正以“立体编织”的方式重塑这片土地的生命肌理。 项目创新性采用乔灌混交造林构建“骨骼”,封滩育林培育“血肉”,工程固沙编织“皮肤”的系统治理模式,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涵盖乔灌混交造林2万亩、封滩育林4万亩、工程固沙6万亩,新修建小型蓄水池4座的12万亩生态屏障建设。

  玉门市林业草原事务中心副主任朱建明介绍说:“截至目前,已完成工程治沙任务4.2万亩,剩余建设任务预计在今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这个项目的实施,将有效减少项目区风沙侵袭,遏制土地沙漠化,对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疏勒河中下游流域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从“风吹石头跑”到“绿染黄沙地”,玉门的蜕变藏着更深的时代隐喻。当夕阳为草方格镀上金边,新栽的胡杨在晚风中舒展嫩叶,这里的每粒沙都在诉说: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简单的环境整治,而是一场关于发展哲学的深刻革命。玉门人用草方格写诗,用围栏作画,正在完成从生态守护者到绿色创造者的身份跃迁。在这片曾经诞生过“铁人精神”的土地上,新时代的“生态铁军”正以科技之智、自然之道,重写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注脚。

  通讯员 石春燕 王小龙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