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兰州

兰州新区聚链成势 打造西部现代产业集群

2025-08-22 08:35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原标题:以产兴城 以城促产 产城融合

  兰州新区聚链成势 打造西部现代产业集群

  爱玛电动车产业园加紧建设

  益海嘉里生产线

  海亮新能源的铜箔生产线

  13年砥砺奋进,兰州新区以产业立区在西部制造业高地上昂然崛起。获批国家级新区13年来,兰州新区始终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战略使命和产业发展趋势,千方百计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汇聚了众多产业聚变、科创裂变、开放跃变、品质蝶变的时代密码,更绘就了一幅高质量发展的西部现代产业集群发展画卷。

  政策赋能

  构筑产业发展强磁场

  8月18日,走进位于兰州新区的益海嘉里(兰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眼前是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传送带上源源不断的桶装食用油正高效地“奔”向世界各地。作为一家主要从事粮食、食品及副食品加工的大型粮油加工企业,自2018年落户后,兰州新区就全面创造条件,提供优质服务,强化要素保障,不断优化软硬件环境,全力支持企业在新区扎根壮大,益海嘉里植根新区的美好故事不断续写新篇章。

  沿着兰州新区食品产业园向北,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火热,达产企业加快订单生产。这里便是兰州新区新材料产业园。宝武碳业兰州宝航1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一年多时间,迅速释放产能,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海亮能源新材料在新区投产以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短短几年间,兰州新区就崛起为全国最大的铜箔基地之一。“是兰州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我们。”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坦言,甘肃是新能源大省,可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绿电”,同时兰州新区实施的一系列惠企利民的政策举措,为企业发展装上了“加速器”。

  近年来,兰州新区对标一流营商环境,着力聚焦企业办事创业“痛点”“堵点”“难点”;着力深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承诺制”“零收费”改革,大幅精减审批事项,压缩审批验收时间,以事项最少、效率最高的政务环境,全力服务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真正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亮的底色。

  据介绍,兰州新区精减审批事项,审批主要事项由23项精减至5项,审批时限由147个工作日压缩到26个工作日,新签项目当年开工率达80%以上。兰州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跟踪式”“闭环式”服务,更是为企业从工商注册、立项用地到竣工验收、不动产首次登记等全流程帮办代办,真正实现“企业带着资金项目来、剩下的事情我来办”的承诺。

  此时此刻,打开兰州新区产业地图,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数据信息等产业片区依次排布,高端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科技创新等优势产业等在这里加速汇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勾勒出兰州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壮丽蓝图。

  链式发展

  激活产业集群新动能

  在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入驻这里的企业正在加紧生产,扩大产能,一派井然有序的忙碌景象。东金硅业、耀望化工、雅本化学等龙头企业正发挥着引领作用,吸引了众多医药中间体、化工新材料企业集聚。这些企业相互协作,形成了从基础化工原料生产到精细化工产品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园区内的企业通过共享资源、技术交流,实现了产业的协同发展,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兰州新区石化集团总经理叶得强说。13年间,甘肃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兰州格瑞芬碳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的集聚,不仅推动了铜箔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电池材料、新能源汽车等相关产业的兴起。

  爱玛兰州新区产业园的落地,就是新区产业链式发展最生动的注脚。8月19日,记者走进塔吊林立、机械轰鸣的爱玛兰州新区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经过百余名建设者昼夜奋战,总投资20亿元的西北首个电动车超级工厂轮廓初现。这座占地824亩的产业地标建成后,将实现年产两轮、三轮电动车各100万辆,年产值超40亿元,填补西北高端电动车制造空白。

  “企业看中兰州新区完备的产业链优势,从洽谈到签约仅用1个月,新区专班全程帮办施工手续、迁移管线,让我们能全力抢工期。”爱玛兰州新区产业园项目负责人余江介绍,政企协同下,项目一期桩基施工已全面完成,四大车间主体建设提速推进,较原计划提前2个月,今年8月即可安装设备。施工采用“立体交叉作业”模式,优先完成装配、车架、涂装三大车间地面工程,为后续设备安装调试留足空间,确保2026年5月如期投产。

  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兰州新区正逐步构建起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生态,从原材料生产到终端产品制造,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产业生态中,企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13年间,兰州新区已形成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数据信息、商贸物流、现代农业5个百亿级优势产业集群。新阶段,兰州新区正加快打造具有新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释放优势能源资源潜力,以链式思维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创新驱动

  点燃产业升级新引擎

  新区之“新”贵在创新,成在创新,关键也在创新。13年间,兰州新区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健全完善具有新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走进兰州新区大科学装置科技创新创业园,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检验检测中心已建成运行。该中心10米法电波暗室,四面墙体和顶棚贴满了凸起的蓝色锥形吸波体,“科技范儿”十足,视觉效果颇为震撼。

  “这间电波暗室的墙面,主要由铁氧体片和聚氨酯泡沫尖劈吸波材料构成,用于屏蔽外界电磁波信号对测试信号的干扰,营造满足测试要求的试验环境。”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果转化与产业处项目主管胡林刚说。

  13年间,兰州新区大力实施科创能级提升行动,锚定打造西北产业创新中心核心区的目标定位,积极争取更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点实验室落地,加快离子加速器检验检测中心、同位素实验室、新能源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以高能级创新平台引领高水平创新。

  目前,兰州新区已建成各类创新平台180余个,创新型企业超200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50户,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8%。医用重离子加速器、12000米海洋钻机、3.5微米铜箔等一批产品和技术世界一流。这些创新资源的集聚,为兰州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我坚信,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终将在这片沃土上扎根绽放。”几年前,百林科(兰州)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总监贾新明就深耕于兰州新区,凭借一项项技术突破,将企业做成了“小巨人”。

  除了强化创新外,加强产学研合作也是兰州新区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13年间,兰州新区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新区与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共建研发平台,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推动科技成果在新区落地转化,打造区域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高地。

  展望未来,兰州新区将继续锚定“产业强区”目标,以创新为引领,以开放为动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向着建设现代化产业新城的目标奋勇前行。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靖博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