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王 皎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作出专门部署。这是从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围绕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甘肃,有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准确把握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把党的领导贯穿到社会治理全过程,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党的各种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的强大效能。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工作首位,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以群众满意度为根本标尺,加大群众意见在社会治理绩效考评中的权重,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终评判者。三是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好法治对社会治理的规范和保障作用,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制定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法规,提高执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强化对司法活动的制约监督。四是坚持夯实基层基础。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增强基层干部掌握情况、化解矛盾、服务群众本领,推动社会治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精准聚焦社会治理的重点任务。要聚焦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生保障、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甘肃。一是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二是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提升社区(村)治理和服务能力。健全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三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深入推进法治甘肃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四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打造一批互嵌式发展示范社区和村镇。五是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的制度效能。一要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社会矛盾风险预警和化解机制,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完善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指挥体系,提升快速响应和协同处置能力。二要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建强社区(村)党组织和综治中心,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和参与渠道。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治理方式,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三要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升级“陇情e通”等社会治理信息平台,推动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强“雪亮工程”建设和深度应用,提升社会治安防控智能化水平。运用大数据分析预警社会风险,实现精准治理。发展“互联网+社会治理”,拓展群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渠道。四要促进多元协同参与。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支持其依法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畅通志愿者参与渠道,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完善企事业单位社会责任履行机制。拓宽群众议事协商平台,如村民议事会、居民议事厅、民主恳谈会等基层治理经验。
作者单位: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25-05-30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 2018-09-07坚持“放管服”改革思路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