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发筑路 畅行陇原|太华路面二标:“黑脸工程师”用毫米级精度铺就老区路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王烁
盛夏的合水至华池公路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声与热浪交织。甘肃公发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太华路面二标的技术员罗忠庆黝黑的脸上挂着汗珠,手中的测量仪却稳如磐石——这位每天与工人们同作息、共暴晒的工程人,正用行动诠释着“筑路精神”:以毫米级精度把控质量,用双重保障守护安全。
中国甘肃网联合甘肃公发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推出的“百年品质公发路 畅行陇原筑通途”甘肃公发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精品工程主题宣传活动来到太华公路路面二标,盛夏时节正是铺路的黄金时间,项目部全体参战人员起早贪黑赶工期,技术人员守在铺路一线抓安全、抓生产,大多晒得皮肤黝黑,一看就是工程人。

毫米级精度背后的“新技术”
作为交通运输部“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合水(太白)至华池公路承载着特殊使命,它不仅是甘陕红色旅游资源的连接线,更是推动革命老区民生改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红色动脉”。由甘肃公发承建的路面二标段全长35.3公里,自今年4月进场以来,项目部以“谋在先、干在前”的节奏,调配33台大型设备、93名施工人员,截至目前已完成路面底基层铺筑24.6公里,混合料使用量达15.2万吨。

“路面施工是‘七分料、三分工’,每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质检负责人张双印指着正在摊铺的水稳层说道。为确保路面质量,项目部采用了多项创新工艺。
卡具式托架+平板震动器:通过定制化卡具控制边部施工精度,配合纵向接缝平板震动器,将接缝平整度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
数显温湿感应计:实时监测养生环境,自动调节含水率,确保水稳层强度达标。
中央分隔带弧形模板:采用定制化弧形模板,解决传统直线模板易导致的边缘开裂问题,提升路面耐久性。
“我们给拌和站装了限位开关,材料配比误差不超过0.5%;自卸车盲区加了感应系统,连颗小石子都逃不过检测。”张双印介绍,这些“新工艺”让每公里路面都经得起检验。

防汛+设备+人员的“三重保险”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项目部将安全视为“生命线”,构建起立体化防护网。 防汛“双预警”,订阅气象专报,在低洼路段设置警戒标识和警戒线,水位超标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路基不受浸泡;设备“全防护”,压路机加装防撞护栏,拌和站实行人脸+指纹双认证管理,杜绝非专业人员操作;人员“天天课”,每日班前开展10分钟安全教育,重点培训高温作业防护、机械操作规范,确保“人人都是安全员”。
“黑就黑吧,只有守在现场,心里才踏实。”罗忠庆笑着摸出藿香正气水——这是他和工友们的“标配”。
在太华路面二标,像罗忠庆、张双印这样的“黑脸工程师”还有30多位。他们每天5点起床,带着西瓜、绿豆汤下工地;中午蹲在路边吃盒饭,下午继续盯着摊铺机;晚上10点收工后,还要汇总当日数据,调整次日计划。

“这条路通了,老区人民的苹果、药材就能更快运出去,孩子们上学也方便了。”张双印的话,道出了所有建设者的心声。
盛夏的太华公路,水稳层正以每天1.5公里的速度向前延伸。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甘肃公发人用黝黑的脸庞、精密的仪器和严谨的制度,铺就了一条通向未来的“品质路”“安全路”“发展路”。
- 2025-07-272025年(第八届)甘南藏地传奇自行车赛暨第十一届锅庄文化周开幕
- 2025-07-272025(第八届)甘南藏地传奇自行车赛开赛
- 2025-07-26跨越2400公里 澳门青少年在敦煌书写“同心”篇章
- 2025-07-26江苏无锡携30位书法名家作品走进兰州 陇上劲吹“太湖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