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书写乡村振兴“临洮答卷”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魏 璐 张 越
6月炎夏,临洮县辛店镇石郭家设施蔬菜基地,一排排双层钢架大棚在阳光下银光闪闪。走进大棚,扑面而来的是湿润的泥土芬芳与蔬菜的清香,菜农们穿梭其中,忙碌地采摘、装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种植大户郭建武正站在一辆满载萝卜的货车旁,他皮肤黝黑,汗水湿透了衣衫,却难掩眼中的兴奋。“现在种蔬菜好啊,一年能种三茬,一个棚平均下来能收入两万多元呢!”他一边指挥工人搬运,一边感慨道:“政府还给种苗补贴,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了!”
石郭家设施蔬菜基地是临洮县“百里蔬菜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临洮县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科技赋能、注重培优育强等一系列举措,推动蔬菜产业蓬勃发展。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0.15万亩,形成了以设施蔬菜和高原夏菜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成功创建全省首批、全市首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我们基地的蔬菜不愁卖。”辛店镇石郭家村党支部书记郭全自豪地介绍道,“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我们实现了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防虫、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不仅提高了蔬菜品质,还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甘肃三荣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另一番科技兴农的景象正在上演。技术员窦小红身着白色实验服,戴着口罩和手套,小心翼翼地将消毒后的工具拿起,把一株株嫩绿的百合苗精准地接入培养基中,动作轻柔而专业。
“百合种源退化一直是困扰我们产业发展的‘拦路虎’。”窦小红解释道,“现在通过脱毒繁育技术,就像是给百合注入了新的活力,产量和品质都有了大幅提升。”
有着几十年百合种植经验的杨秀兰对此深有体会:“以前种普通种球,产量低、病虫害多,一年到头白忙活。现在种脱毒种球,亩产翻了一番,品质好了,价格也高了。特别是政府的‘一分田’工程,一粒种子补1.5元,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大家种植的积极性更高了!”
作为当地百合产业的龙头企业,三荣公司与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攻克了种质脱毒诱导等技术难关,培育出优质种球,并开发出“百合咖啡”“百合面膜”等新产品,延伸了产业链条。
“我们一直秉承‘科技兴农、产业富民’的理念,致力于百合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公司总经理康伟伟说道,“通过建立百合脱毒种球试验示范基地,我们带动了周边农户参与百合种植,帮助他们实现了增收致富。”
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百合产业的创新升级,让临洮的现代农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如今,全县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超12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75亿元。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农民鼓起的“钱袋子”,是乡村日新月异的新面貌。
“产业兴则乡村兴。我们坚持走品种优化、品质提升、品牌驱动、标准引领、全链升级的发展之路,推动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临洮县农业农村局产业办主任南玉武说道,“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壮大产业规模,打造品牌,强化链条延伸,联农带农,壮大农业经营主体,推进智慧农业建设,让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 2025-07-15通渭储能记:黄土坡上的“能量银行”
- 2025-07-14陇西:中药材产业从“量”到“质” 质量革命重塑产业生态
- 2025-07-14一朵金银花成了一张金名片
- 2025-07-14高寒山村铺药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