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李书记 日子越来越敞亮——李林兵与洪号村的振兴之路

田间地头就是李林兵的工作岗位
酒泉金塔县鼎新镇洪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林兵,是乡亲们口中的“领头雁”“主心骨”。清晨6点,黑河晨雾未散,他已穿梭在田间,沾满露水的裤脚、裹着泥土的胶鞋,是这位乡村振兴“掌舵人”的日常写照。谁能想到,这个如今新居鳞次栉比、村道纵横、产业兴旺的村庄,曾是发展滞后的“薄弱村”。
科技赋能 解锁土地密码
金塔县鼎新镇洪号村有4322亩耕地。如何让“巴掌田”变“聚宝盆”?李林兵带着66名党员组成“红色先锋队”,背着土壤样本走遍全村田地,挨家挨户化解村民对新技术的疑虑。面对“滴灌能比人靠谱?”的质疑,他自掏腰包请农业专家现场演示:大型滴灌机械驶入麦田,银色管道如长龙蜿蜒,细密水珠均匀洒落,半天就完成百亩麦田灌溉,效率比人工快10倍。
2012年起,李林兵推动土地平整工程,让“跑水跑肥”的小地成了规整良田,精准滴灌系统年节水超30%。如今,智能农机穿梭田间,无人机在天际划出科技弧线,农作物亩产量持续提升。“跟着李书记,种地也能用上高科技!”村民们的笑声里满是认可。
产业突围 激活造血功能
土地流转初期,李林兵联系的50位外地老板仅16人愿意来考察,项目推进举步维艰。他带领村“两委”用“算账对比法”给村民算经济账,最终依托庆臣种植养殖合作社流转土地1600亩,实现规模化种植。
在李林兵谋划下,150座拱棚里的高端蜜瓜香飘四方,单棚年收益超万元;合作社“入股分红”让120户村民年均增收2500元;村集体收入从微薄跃升至年增3万元,“薄弱村”蜕变为产业强村。
融合发展 绘就幸福底色
生态避险搬迁政策落地时,村民满是抵触:“老房子住了几十年,谁愿搬?”李林兵骑着电动车带着政策手册挨家“唠家常”:“新房有暖气、自来水,还有老年食堂,腿脚不便有志愿者送饭……”他用一次次上门、一句句贴心话,慢慢打消了村民顾虑。
为解生计之忧,他提前规划安置区周边肉羊养殖产业园,请来畜牧专家培训,组织村民赴邻村学技术。当村民搬进窗明几净的新房,看着养殖园里的羊羔、试验田饱满的麦穗,终于懂了他的良苦用心:“多亏李书记,现在日子越来越敞亮!”
2025年,李林兵荣获“甘肃省劳动模范”称号。这位黑河之畔的“领头雁”目光坚定:“荣誉属于过去,只要乡亲们需要,我就守在这片土地上,带大家把乡村振兴的路走得更宽、更稳!”
通讯员 王萍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高慧霞 文/图
- 2025-07-09许国洪:甘肃为企业发展构筑起坚实底座
- 2025-07-06【强信心 看发展 企业家说】 杜常俊:甘肃为企业发展搭建优质服务平台
- 2025-07-04“八岁杂货屋”:让甘肃故事“长”在饰品上
- 2025-07-04【新时代陇原先锋】 “金牌司机”是怎样炼成的 ——记白银三才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货车司机魏晓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