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成县:一城山水满目“绿”

2025-07-10 15:23 来源:中国甘肃网

山青水秀的成县县城  李峙江/摄

  一城山水满目绿,秀美青山入画图。

  夏日的甘肃成县大地绿意盎然,蓝天白云与绿水青山相映成趣。青泥河碧水悠悠,水中水鸟翱翔,青泥河滨河公园里,健身步道平整开阔,沿岸绿道上,市民们惬意漫游,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生态画卷展现在眼前。

  近年来,成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不断挖掘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及生态加工业、文化旅游、康养等生态产业,不断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让生态“高颜值”带来经济“高价值”,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势愈发强劲。2023年,成县成功创建为省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守出绿水青山好底色

  2024年,成县森林覆盖率45.9%,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98.2%;县级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出境断面水质均为100%,全县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实施重点河流防洪治理及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水利建设项目14个,实施堤防工程17.2公里、人工造林8700亩、封山育林1.27万亩、退化林修复4500亩,完成绿色长廊建设37.5公里,成功创建省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2座绿色矿山……

  一系列亮眼数据彰显着成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成效,展现了成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优化生态环境,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绿色是成县最大的底色,也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成县努力打好环境优化“协同战”、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治理“持久战”,提速新兴产业绿色发展,努力推动传统产业发展提档升级,从矿山整治到湿地保护,从绿色工厂到特色产业园区,从生态养殖到智慧农业,不断推动当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让当地的生态资源优势一步步转化为发展优势,牢牢守住了绿水青山好底色。

  “站在新的起点,成县锚定创建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基地目标,以‘优化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为抓手,深耕细作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实践,着力让每条绿水都成为流淌生态富民的源头活水,全力为西部山区县域践行‘两山’理论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成县样本。”陇南市生态环境局成县分局局长朱红波说。

  绘出城市生态新图景

  “河水变清澈了,城市绿化美了,公园健身场所增加了……市民的幸福指数提高了,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心情很舒畅!”这是成县市民对这座城市最深切的感受。

  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最亮丽的城市名片。在城市更新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守住城市的“蓝天、碧水、净土”?如何聚焦生态文明,构建宜居宜业之城?在成县可以寻找到答案。

  彩色的健身步道、标线清晰的人行道、蜿蜒的滨水栈道、多彩的儿童乐园、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别致的架空螺旋栈道……走在成县青泥河湿地公园,处处景观清雅别致,五彩斑斓,引得市民前来休闲打卡。“过去这里是荒滩地,垃圾乱扔、脏水横流,从这里路过气味难闻。”生活在成县40多年的杨富贵回忆说,“谁也想不到这里的环境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2024年,成县实施了青泥河重点水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完成河道清淤约60万平方米,清运淤泥约66万立方米,增加水域10万平方米,实施绿化约15万平方米,有效改善了水域生态。建成青泥河湿地公园,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修建了涉水鱼鳞坝和健身步道、滨水栈道、架空螺旋栈道、儿童乐园等设施,打造“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的青泥河风情线。

  在推进品质更新提升中,成县采取综合治理建绿、道路扩建增绿、旧城改造补绿、居住小区配绿等多种措施,利用街角地块,新建青泥河湿地公园及旅游风情线、成州公园,改造莲湖公园、奎星楼等景区,累计建设绿化景观20余处,城区绿地达425.98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增至40.84%,将城市的街头绿地、花园广场装扮得多姿多彩,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基本形成山青水绿城美的生态格局。

  打造绿色产业新格局

  走进位于成县龙凤山林场猫川林区林下经济示范点,山峦叠翠,草木葱茏,成片的淫羊藿舒展着油亮的叶片,苦参、重楼、白芨等中药材在树荫下蓬勃生长,一幅“林中有药、药中有景、景中致富”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成县青泥河沿线青山常在  陈争强/摄

  “我们坚持保护森林资源与适度经营开发相适应,利用乔木林下的散射光和腐殖土优势,发展中药材种植,既保护了森林生态,又提高了土地效益。”龙凤山林场场长贾建民介绍。

  该林场紧抓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政策机遇,转变发展思路,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和湿润的气候条件,先后建成350亩林下中药材示范基地,引进淫羊藿、苦参、白芨、重楼等17种适生品种。同时建设了毛川林木种质资源圃,收集移植成县乔木树种87种1884株,各类花灌木13种1060株涉及58科92属,形成了“上层林木参天、中层药草繁茂、下层生态循环”的立体林业格局。 

  2024年以来,成县依托170万亩林地资源,科学规划林药、林菌、林旅等产业带,积极探索“家庭林场+村集体+农户”林养融合、“国有林场+企业+农户”场企共生等创新模式,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林下经济示范点34个,林下经济总产值突破6.24亿元,带动3.2万农户人均增收3200元。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林下经济是成县探索“生态+”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进产业生态转型的发展,成县着力构建了以“金属新材料、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支撑,“植物提取、现代中药、大数据产业”为引领,酒类酿造为主体的“3+3+1”工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了产业绿色发展新格局。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如今的成县,正在用实干和担当扛起生态建设的重任,围绕创新绿色生产、生活模式,出实招、严监管、破难题,深入推进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不断优化经济结构,让绿色生态成为引领全县发展的最大潜力、最强动力。

  通讯员 刘建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