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庄浪柳志成:25年深耕红牛产业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2025-07-09 15:49 来源:中国甘肃网

  在陇东黄土高原的梯田沟壑间,他扎根基层25年,将满腔心血倾注于平凉红牛产业的振兴之路。凭借在畜牧技术推广、产业生态构建和科技助农方面的卓越贡献,他被授予“平凉市领军人才”称号,成为全市农业科技工作者扎根一线、服务乡村振兴的标杆人物。他就是庄浪县畜牧兽医中心高级兽医师柳志成。

  平凉红牛产业是庄浪县重点发展的县域富民主导产业。在工作中,柳志成立足本职岗位,履职尽责,在抓红牛产业方面,他始终坚持“优质牛、高端肉”的发展定位,持之以恒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重点围绕肉牛繁育、饲草供给、市场流通、科技支撑、防疫保障、社会服务“六大体系”建设,大力实施“万千百十”扩繁计划,全力推动构建以关山林缘区和北部干旱山区为牵引,辐射带动中南部浅山区的三大肉牛产业集群片带。近年来,先后指导创建万头平凉红牛产业强镇2个、千头专业村8个、市级肉牛标准化示范场12个。

  与此同时,柳志成积极配合北京牧研所和平凉市红牛研究院遴选平凉红牛育种场7家,选育基础母牛500多头,指导有序开展性能测定、红牛冻配、系谱档案登记等育种工作。近年来,他紧盯制约产业发展的难题,开展技术攻关,引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10多项。先后与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联合,开展了“肉牛寄生虫病防控技术集成及示范应用”技术攻关,历时3年,首次对全县肉牛寄生虫进行了全面普查,全覆盖采样检测,全面摸清了县内肉牛寄生虫种类,筛选出了有效治疗药物,制定企业标准10多项,有效解决了庄浪县肉牛寄生虫病防治难题。与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联合开展了“平凉红牛优质高效品种繁育技术研究应用”技术攻关,推广“平凉红牛同期发情”技术,首次在县内引进了兽用B超机,对人工授配母牛进行妊娠诊断,肉牛受配率、受胎率率得到了大幅提升。主持开展了“肉牛粪污资源化高效利用研究与应用”技术攻关,结合县情实际,通过“肉牛粪污微生态堆肥发酵试验”,探索适合县内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养牛场户的肉牛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为发展生态种养循环农业提供了典型和样板。通过一项项科技推广,促进产业增效、农户增收,为全县平凉红牛产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取得了较好成效。

  “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庄浪县牛产业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一是从役用型牛向肉用型牛的转变,二是从千家万户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转变,目前正在经历着从传统粗放型管理向科学化饲养管理的转变。我们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引进先进饲养管理技术,大力推广分群饲喂、冻配改良、科学饲养、精细化管理等措施,充分发挥平凉红牛品牌效应,推进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牛产业支撑。”柳志成说。

  领军,既要带产业,更要带新人。作为技术领路人,在技术人员培养上,柳志成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牵头组建“平凉红牛”技术服务队,带头深入各乡镇场户开展肉牛技术培训指导。他紧盯饲草种植加工、玉米秸秆青贮、肉牛冻配改良、科学饲养管理、粪污资源化利用、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每年组织全县养牛场户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200多人(次)。近几年,鼓励支持县乡技术骨干独立申报、主持实施省市县科技项目5项,培养副高级技术员3人、中级技术员5人,其中1人获得2024年“甘肃省技术标兵”。

  “柳志成同志具备深厚的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在长期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准确诊断和处理各种肉牛疾病。该同志在行政、技术两方面都展现出了过硬的能力。他的优秀表现不仅提升了畜牧兽医整体工作水平,也为干部职工树立了新榜样。”庄浪县畜牧兽医中心畜牧师陈伟说。

  参加工作以来,柳志成结合工作实际,总结经验,先后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技术论文13篇,主持实施省、市科技和重点人才项目5项,参与实施省级科技项目4项,目前已完成科技成果登记5项。2024年,被甘肃农业大学农村人才教育培训基地聘为甘肃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产业导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的辛勤努力和付出,得到了群众和同行的一致认可,先后荣获“全省动物卫生监督兽药饲料监察先进个人”“全省畜牧工作先进个人”“甘肃省百佳基层农技员”“全省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动物防疫优秀工作者”,平凉市“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荣誉也是责任,牛铃摇响未来。柳志成将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用一个个实际行动,用心用情深度诠释科技领军人才的核心价值,把论文写在牛圈里,让成果富在百姓家。

  “今后,我们将围绕打造陇东百万头优质红牛基地这一目标,坚持走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与小群体大规模相结合的发展路子,聚焦转型升级、链式发展,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畜牧技术服务体系作用,引进推广‘四新’技术,强化科技创新,发展智慧养殖,做足‘畜头肉尾’文章,培育新质生产力,做强产业链、打造循环链、融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构筑创新链,推动平凉红牛产业扩量提质、延链增效,为全县牛产业发展培养一批能扎根基层一线的土专家、牛秀才。”柳志成说。

  通讯员 邵娟青 董春辉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