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甘快看】聚焦兰洽会丨平凉非遗正青春

2025-07-08 23:00 来源:平凉发布

  原标题:聚焦兰洽会丨平凉非遗正青春

  一把银剪,游走红宣,方寸乾坤间复活;一根银针,万种韵味,传统钩绣织艺绽放光彩;巧手翻飞,泥土生辉,古老陶土瓷器焕发新生……

  第三十一届兰洽会期间,以“交响丝路·如意甘肃”为主题的非遗文创馆在甘肃国际会展中心亮相,平凉剪纸、崆峒面塑、钩绣、蓝染、磁盘画等非遗文创作品精彩亮相,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驻足赞叹。

  “这样呈现敦煌壁画,让人震撼、惊艳!”

图片

  平凉非遗传承人杨凯创作的大型敦煌壁画面塑作品在第三十一届兰洽会甘肃非遗文创馆展出。

  一走进甘肃非遗文创馆,就被一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大型敦煌壁画面塑作品所吸引。作品将面塑与敦煌文化相融合,让亭台楼阁、平台宝池、鸟兽莲荷等二维的壁画人物和故事“站”了起来,化作栩栩如生的立体场景,既保留了塑形精巧、色彩丰富的特点,也融入了现代审美时尚感,仿若注入了生命的温度和情感的力量。

  “这是我第一次带着大型面塑作品参加兰洽会,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希望借着兰洽会这个平台,与大家分享平凉非遗面塑的精彩,更期待这份技艺在交流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其作者、平凉非遗传承人杨凯告诉记者。

图片

  何霞与现场制作的肖像主人公合影。

  在非遗文创馆左边入口,顺着围拢的人群向里看,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平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何霞正在为参展者现场剪肖像。只见剪刀飞舞、妙手生花,三五分钟的工夫,眉目传神、形象生动的剪纸肖像便制作完成。

  平凉剪纸根植于平凉民俗文化,题材广泛、古拙质朴、简洁明快,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成图,是平凉人民情感气质的反映,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强烈的艺术生命力。2006年,平凉剪纸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何霞忙中抽空地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通过兰洽会平台,以剪纸肖像的方式,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剪纸艺术,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底蕴,推动传统文化传承。”

  在非遗文创馆,“问道崆峒·康养平凉”文创产品独立成区,庄浪毛笔、泥金纸织画、马尾编荷包等非遗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大放光彩,将平凉瑰丽的旅游资源、璀璨的文化建设成果,以及精妙绝伦的非遗文创精品一一呈现。

图片

  平凉剪纸。

  “这次来一趟值得。”从湖南来兰州游玩的张惠看着崆峒武术等非遗表演,与朋友一起感叹。

  非遗文化焕发的盎然生机,点燃了现场消费的热情。

  “开馆以来,来观看、体验和购买我们非遗产品的兰州市民、游客非常多,可以说我们平凉的非遗文化不仅吸睛还吸‘金’。”在平凉文创展区前现场展示钩绣制作技艺的庄浪县钩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庄浪县巾帼巧手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红瑞对记者说道。

图片

  庄浪县钩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红瑞现场制作钩绣。

  从巧夺天工的面塑创作到传承千年的皇甫谧针灸技艺演示,再到精美绝伦的木版年画、匠心独运的庄浪毛笔……我市各地非遗文创精品汇聚于兰洽会展馆,引得参观者纷纷“打卡”体验。行走其间,不仅可以领略到非遗与文创融合的独特魅力,更在无形中搭建起一座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桥梁,使更多人不禁期待与平凉来一场美丽的邂逅。

图片

  兰洽会平凉文创展区。

  “ 此次布展,我们紧扣‘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创繁荣’的主题,全面落实我市打造“西北文旅康养融合先行区”的目标定位,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了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

图片

  市级非遗创承人李小刚现场制作卡通面塑。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亮 摄

  市文旅局产业科工作人员张聪告诉记者,此次兰洽会平凉面向全市广泛遴选,组织6家具有代表性的优秀非遗文创企业参展,精选展出30余种、近200件独具平凉地域特色的非遗文创精品,邀请平凉剪纸、崆峒面塑、皇甫谧针灸术等非遗传承人进行活态展示和技艺展演,让广大参观者零距离、沉浸式感受平凉非遗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深厚文化内涵。

  作为平凉馆的讲解员,本届兰洽会开幕以来,周瑞每天都为游客讲述平凉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故事。在她看来,平凉文脉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熠熠生辉,一个个非遗作品不仅诉说着平凉历史文化的神奇魅力,更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与符号,为文化名市建设厚植了根基,增添了底蕴。 

图片

  非遗文创展品。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建成到“陇遗剪纸出海”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项目,从打造平凉非遗一条街到崆峒武术入选中华体育文化优秀民俗民间项目,近年来,平凉积极组织开展非遗项目挖掘、整理和评估认定,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保护项目3项、省级44项、市级17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23人、市级333人、县级878人,评定省级非遗工坊11家,构建起“非遗项目—传承人—传承基地”的保护传承体系。

图片

  崆峒派武术第十二代掌派人陈虎现场展示崆峒武术。

  我们期待,更多的平凉非遗瑰宝从沉睡的典籍中苏醒,在现代生活的沃土中焕发勃勃生机,绽放青春光彩。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