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下是我家|民乐:乡村学校少年宫 点亮万千少年的星辰大海
乡村学校少年宫,是缩小城乡教育鸿沟的“暖心工程”,更是托举乡村孩子梦想的“希望工程”。近年来,民乐县以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为重要抓手,锚定“建好、管好、用好”三大目标,持续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腹地延伸,有效破解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难题,为乡村少年儿童搭建起一座集全面成长、个性发展于一体的多彩舞台。

夯基垒台,构建全维度成长生态圈。走进民乐县六坝镇寄宿制小学,崭新的塑胶跑道上少年们尽情奔跑,科技活动室里智能机器人灵活转动,非遗工坊中剪纸艺术绽放指尖魅力……这样充满活力的场景,每天都在全县13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同步上演。
民乐县以“一校一特色”为建设标尺,累计投入专项资金500余万元,完成30余间功能教室智能化改造,构建起集音乐艺术、科技创新、传统文化于一体的立体式育人空间,创造性地将乡村学校少年宫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有机融合,打造出“15分钟文化教育圈”。在洪水镇新丰小学,孩子们上午在少年宫学习编程课程,下午就能走进农家书屋查阅科技资料,周末还能参与文明实践站组织的志愿服务,真正实现了“学在课堂、乐在课外、践在社会”的无缝衔接。

深耕细作,培育个性化成长沃土。“原来非遗就在我们身边!”在民乐县南古镇寄宿制小学的顶碗舞课堂上,孩子们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传统技艺,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民乐县乡村学校少年宫立足本土特色,构建起“基础+特色+实践”三维课程体系:红色经典诵读筑牢信仰根基,非遗传承课程留住文化根脉,机器人编程等前沿课程启迪创新思维。
为了让课程更具生命力,各少年宫还开发出一系列特色实践项目:在“田间课堂”,孩子们亲手播种小麦,体验“粒粒皆辛苦”的真谛;在“非遗工坊”,木塑画、四家武术等13个特色社团,年均开展活动200余场;在科技节、文化周等品牌活动中,3000余名乡村少年登上展示舞台,用作品诉说成长故事。
创新机制,激活可持续发展动能。“现在我们既有专业教师指导,又有非遗大师授课,孩子们学得可带劲了!”民乐县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教师感慨道。

民乐县通过实施“三师工程”,构建起由专职教师、非遗传承人、高校志愿者组成的167人师资矩阵,开展专项培训60余场,培养出一批“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在品牌建设方面,民乐县打造“一宫一品”特色项目,六坝镇的机器人社团、洪水镇的剪纸工坊等特色品牌脱颖而出。每年举办的乡村少年风采展,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传播,累计触达受众超10万人次,让乡村孩子的精彩故事走出大山、走向全国。
从曾经的教育洼地到如今的成长沃土,民乐县乡村学校少年宫正以润物无声的力量,为乡村少年打开一扇扇通往世界的窗户。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每个梦想都能绽放独特的光芒。未来,民乐县将继续深耕乡村教育,让更多孩子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 2025-07-08【祁连山下是我家】解码千年文旅传奇:山丹的烽燧与骏马,藏着哪些文旅密码?
- 2025-07-08【祁连山下是我家】甘州:“小食堂”托起“大民生”,合力绘就“最美夕阳红”
- 2025-07-08巧解“生态难题” 张掖民乐化“废”为金探路生态经济双赢路径
- 2025-07-08守牢种子“纯度关” 张掖高台10万亩制种玉米全面抽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