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链”上用笔 勾勒高质量发展“绿色版图”

仲夏的华亭,天是明媚的蓝,山是浓烈的青,水是澄澈的绿,游走其间,移步换景,让人身心愉悦。如今,绿色已成为华亭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已成为华亭人民高品质生活的标配。近年来,华亭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开展产业赋能行动,聚力实施矿山治理、水生态修复治理、林草生态保护提升、污染治理、山塬田生态修复治理“五大工程”,全力抓项目、育龙头、优服务、延链条,生态文明建设各项重点任务有效落实,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赢的创新发展之路。
系统治污,擦亮华亭“外在美”
推窗见绿,出门即景。作为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的华亭,气候温润、四季分明,青山叠翠、绿水环绕,生长着40万亩原始森林和38万亩天然草场,林草覆盖度44.8%,汭河穿境而过,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水源涵养保护区。
近年来,全市聚焦群众感受最直接、要求最迫切的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制定华亭市生态环保产业链2025年工作要点》和生态环保产业链重点项目清单,完成砚北煤矿和华亭煤矿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先后累计投资1118.52万元,治理面积10万平方米,播撒紫花苜蓿种子累计1600kg,排矸道路两侧栽植防护林9600平方米,实现了秃山复绿。积极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文明新风,累计投运新能源车辆900辆。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累计实施退耕还林9.79万亩,林业用地面积56.41万亩,草地面积11.38万亩,森林覆盖率38.24%,森林蓄积72.05万立方米。
久久为功的绿色行动,让草木葳蕤,万物荣华。从云雾缥缈的莲花台到波光粼粼的莲花湖,从活力四射的小渔村到古朴厚重的安口窑,华亭一路“拥绿奋进”,绘就盛景。
项目引领,夯实华亭“内在美”
着力塑造城市生态元素,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拓展“生态+”产业组合,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文旅”等多元业态,推进生态与田园、康养、文化、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谋划实施生态环保产业链重点项目45个,全面建设完成10个,累计完成投资10.74亿元。同时,以引大引强引头部“三引”行动为抓手,谋划储备招商引资强链、补链项目5个,签约并开工建设招商引资项目4个,签约资金11亿元。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百亿级产业集群为目标,促进工业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60万吨煤制甲醇、20万吨聚丙烯和光伏发电项目建成投产,聚丙烯高值化产业园项目、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烯烃转化等煤化工项目相继落户,60万吨尿素、50万吨甲醛等项目正在实施,黑色煤炭完成了从“燃料”向“新材料”的升华,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互促互补,在践行“两山”理念、推进“双创”建设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制度护航,绘就华亭“幸福卷”
2024年全市优良天数比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值较低,达到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汭河其出、入境断面水质均达到国家Ⅲ类或Ⅱ类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
一系列亮眼数据彰显着全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成效,展现市委、市政府“一系列亮眼数据彰显着全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成效,展现了市委、市政府“逐绿前行”的坚定决心。
华亭市多部门协同联动,定期开展生态环境联合执法检查,对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零容忍”,建立长效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从源头遏制生态破坏行为。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重点聚焦水源地、煤矿区等环境风险敏感区域,强化环境风险防控与监管力度。在汭河等重要流域设置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时掌握水质动态变化,为科学治水提供数据支撑。持续优化产业结构,逐步降低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占比,推动煤炭产业向绿色、清洁、高效方向转型升级。创新建立“河长+警长”“林长+检察长”等协作机制,整合各方力量,形成生态保护合力。打造多个镇级、村级林长制示范点,以点带面,提升全市森林资源保护水平。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切实保护水生生物资源。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等专项行动,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化。如今,华亭正奋力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绿色动力”不断浸润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生态红利”持续释放的同时,民生福祉也在不断增强,蓝天常见、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已成为市民最触手可及的幸福。
通讯员 沈芳霞
- 2025-07-01崇信:小辣椒“链”动大产业 特色种植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
- 2025-07-01庄浪:东西协作育良种 科技赋能“薯”光路
- 2025-07-01玉门:苹果“穿新衣”翘盼丰收时
- 2025-07-01高台:沙地“露水瓜”甜了舌尖 富了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