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金土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科技赋能让农用地膜升级


农用地膜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资。在众多致力于推动农业发展的企业中,兰州金土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土地)脱颖而出。这家扎根兰州乡镇的本土民营企业,自2006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科技赋能的理念,坚守生态环保初心,历经近20年的不懈努力,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现代农业技术开发与推广、商贸于一体的综合性实体企业,荣获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及发明专利。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榆中县宛川工业园区内的金土地企业,深入探寻其自主研发的“兴雨”牌农用聚乙烯吹塑薄膜奥秘,揭开其荣获甘肃省“陇字号”品牌首批认证背后的成功密码。
1
科技研发
铸就行业产品新高度
企业品牌的核心在于质量,而质量的关键则源自科技研发。来到金土地产品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大小规格相同的木盒,每个盒子里放着不同土质和地膜标本,盒子上分别记录着地名、时间、品名等关键信息。在厂区实验室,拉力机缓缓将薄膜向两端拉伸,直至薄膜断裂,随后形成测定实验报告;在紫外光耐气候试验箱前,技术人员将不同品质的地膜标记后放入箱中,监测地膜在紫外线光照射下的耐气候反应效果。
“要打造一款优质的产品材料,必须经过反复实验论证,才能从众多方案中选出最优生产方案。”兰州金土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金鑫海介绍,在实验过程中,技术人员都会密切观察地膜对土壤微生物、有机物等的影响,详细记录分析每一项数据。严谨的实验,对于保障生态环保和农产品健康生长意义重大。
据了解,金土地的业务涵盖农用地膜、棚膜、废旧塑料回收加工、生产及销售等多个领域。截至目前,公司已成功研发了7项发明专利和11项实用型新型专利,这些科研成果均已成功转化并应用于现实生产生活中。
2
提质增效
年产万吨环保地膜
走进金土地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在设备前随时关注地膜生产过程,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精确无误。 “我们不仅采用自主研发的优质原材料,在设备方面也历经多年研发改进,并进行三次严格共检,确保最终产品不仅使用寿命增长,而且更便于回收利用。”兰州金土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厂厂长岳雨勤表示。目前,企业拥有4大系列产品、涵盖60多个品种,配备农膜生产线126条,其他塑料设备26台套。农膜年产能高达3万多吨、废旧农膜回收量达1.7万吨。
在产品展厅内,黑白除草地膜、光合功能地膜、彩色转光多功能地膜等各类地膜分类摆放。工作人员现场对纯聚乙烯吹塑地膜进行了耐力演示:在日光的照射下,地膜晶莹剔透,工作人员反复跳踩后,地膜形状完好无损。记者注意到,在部分地膜产品中间还印有“高分子材料可追溯”二维码,这一“身份证”即可查到产品的原材料、生产企业及处理方法等详细信息,为产品质量追溯和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黑白配色除草地膜为例,黑色面主要用于除草,减少除草剂的使用量;荧光面则用于灭蚜虫,减少农药使用率,还增强了设施农业的光合作用,通过物理方法巧妙解决了传统化学方法在农业生产中带来的诸多问题,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环保型高标准易回收农用地膜。”金鑫海一边演示,一边介绍。
据悉,金土地长期与兰州大学合作,已将全膜双垄沟技术推广至肯尼亚、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
3
绿色革命
“废膜”循环利用换新颜
环保,始终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为有效减少农膜大量使用对农村土地形成的白色污染,金土地早在2011年就前瞻性地启动了废旧地膜回收再利用工作,并先后投资3500多万元建成了废旧地膜加工生产线。“在整个产业链中,我们勇于创新研发,成功打造出国内第一条农用地膜清洗加工精细化利用生产线,实现了农用塑料的循环利用。每物理循环1吨塑料,不仅可以减少3吨碳排放,还能节水70%,这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义非凡。”金鑫海介绍。
在兰州金土地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中心,旧地膜经过筛选、清洗、融熔等一系列工序后,变成了塑料条,再经过冷水冷却和切粒,最终华丽变身为再生塑料颗粒。每天的处理量可达160余吨,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6000多吨。“除了废旧地膜加工生产线,我们还投入使用了废气处理系统和循环水处理系统,确保废水水质和废气质量达到排放标准,实现生产全过程的绿色环保。”兰州金土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苏启明介绍,金土地农用地膜以新换旧回收模式及再利用技术得到农业农村部的肯定,并在国内示范推广。
“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创新生产出高标准、高强度、高使用率的农用高分子材料地膜,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利用抗氧化等先进性能,大幅度降低回收成本,采用多层供给的生产工艺,实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再利用。”金鑫海表示。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莉 文/图
- 2025-07-02引进产业项目65个 兰州新区上半年总投资额达136.3亿元
- 2025-07-01【甘快看】全省招商引资增长势头良好
- 2025-07-01兰州新区加快兰洽会签约项目高质量落地
- 2025-07-01甘肃省交通运输领域“两新”工作加快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