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泾川:绿染荒坡“翘”生金

2025-07-01 14:22 来源:中国甘肃网

  仲夏时节,泾川县丰台镇巨家村的昔日荒坡,如今被一树树翡翠般的连翘果点亮。累累青果压弯枝头,一丛丛、一簇簇,与层叠的洋槐树、苹果树、起伏的山峦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的盎然乡村新画卷。

  近日,记者走进巨家村的药材种植基地,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连翘枝在暖阳下舒展着嫩叶,村民们手持锄头,娴熟地穿梭其间,除草、松土,精心呵护着这片孕育希望的“绿色银行”。  

  近年来,丰台镇紧抓全县中医中药产业链建设机遇,以科学规划为引领,精准施策,将特色产业培育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有效整治撂荒地,在巨家村因地制宜发展连翘种植300亩,成功演绎了“荒坡变药园、绿叶生金银”的生动实践。一颗颗小小的连翘果,正成为激活乡村发展、带动群众增收的“金豆豆”。

  据悉,连翘具有耐寒耐旱的特性,种植成活率高,管理、修剪简单,具有一次种植多年收益的特点,且连翘浑身都是宝,叶子可加工成连翘茶,果实可入药,籽可榨油,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药用价值。

  “看这长势,真喜人!”巨家村村委会副主任巨文强指着挂满枝头的青果,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去年新栽的80亩连翘,部分树苗今年已经挂果了!再等个把月,头茬青果就能采收。初步估算,这片地能收400斤左右的鲜果。眼下市场收购价每斤15到18元,要是晒成干果,价格能跃升到每斤80到90元。这头一年的收成,就给村集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这笔“开门红”,为后续发展注入了强劲信心。

  中药材产业不仅是“摇钱树”,更是“就业岗”。从种植、管护到采收,一年四季都需要大量劳动力,为本村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家门口”就业机会。正在田间除草的村民张惠珍高兴地说:“村里发展中药材,我家的地流转给了基地,一年有租金,我在这打零工,活不重,一天能挣80元左右,还能照顾家里老人,顺便学学连翘种植技术,一举多得!”这“租金+薪金”的双重保障,让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产业的蓬勃离不开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创新驱动。巨家村党总支书记巨君红介绍:“我们推行‘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由党总支带头流转土地,建成了这300亩标准化连翘园。现在正是田间管理关键期,村‘两委’干部实行包抓负责,形成‘支部引领、基地联动、群众参与’的好局面。”基地还搭建“专家讲堂+田间学堂”,今年已开展技术培训5期。更令人欣喜的是,创新实施的“连翘+射干+麦冬”立体套种模式长势良好,进一步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益。“连翘栽下去三年就能挂果见效,寿命长达40年,管理相对简便,是条稳当的增收致富好路子。”巨君红补充道。

  积极引导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种植户签订保底价收购协议,探索“企业+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同时,加强与中药材收购商、大型制药企业的沟通对接,按需建立“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的标准化种植体系。主动对接大型药企与电商平台,签订购销合同,带动更多农户参与种植,力争实现亩均年收入5000元目标,持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以“一颗苗”撬动“大产业”,用“小药材”书写“共富经”。丰台镇巨家村正依托小小的连翘,在绿水青山间奋力擘画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图景,这条由“绿叶子”铺就的“黄金路”,越走越宽广。

  通讯员 赵珍珍 吕小语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