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美食

【甘快看】甘肃“馍法”大赏

2025-06-24 22:23 来源:新甘肃

  原标题:甘肃“馍法”大赏

  黄河水浸润陇原沃野,一捧捧面粉被抟揉成时光的褶皱,蒸腾出烟火人间。

图片

甘肃馍馍。图源:小红书网友@佳jia

  要说甘肃人对馍的感情,那可是从娃娃抓起——早上啃锅盔,中午吃花卷,逢年过节更是变着法儿做馍,简直把面粉玩成了 “馍法”!

  今天就一起“尝尝”甘肃的烟火气,掰扯掰扯其中的智慧与幽默。

图片

静宁锅盔

  老辈人说,清末左宗棠带兵西征时,就靠静宁锅盔填饱肚子。其大如盾牌小如银盘,饼面上还刻着龙云花纹。最绝的是放多久都不碎,啃一口酥得掉渣,难怪当年士兵们背着它走南闯北。

图片

刚出锅的锅盔。图源:甘肃农民报

  陇南火锨馍

  都说陇南是 “陇上江南”,可当地人烙馍却透着粗犷——不用平底锅,直接拿烧红的铁锨当 “锅”!面团往铁锨上一贴,“刺啦”一声冒热气,巴掌一拍就翻面,烤出来的馍外焦里嫩,带着铁火燎过的香气。你说这吃法豪不豪迈?

图片

  兰州千层玫瑰烤馍

  刚出炉的烤馍,表皮脆得轻轻一咬就掉渣,内里却暗藏乾坤——花生、核桃、葡萄干、玫瑰酱、枣泥层层迭迭,咬一口仿佛在舌尖开盲盒!本地人忠告:别贪心,细嚼慢咽才能逮住所有彩蛋~ 

图片

兰州千层玫瑰烤馍。图源:小红书网友@马沙力海

图片

兰州千层玫瑰烤馍。图源:小红书网友@到底每天吃什么 

  靖远一窝丝

  靖远的师傅们有手绝活,把面团抻拉折迭成细条,烤成饼后能“提起一窝丝,扔水里变一碗面”!吃起来跟龙须糖似的酥脆,但麦香味更浓,吃完手指头都得舔干净,不然亏得慌。

图片

靖远一窝丝。图源:靖远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滕爱琴

  临洮石子馍 

  要说最硬核的馍,还得是临洮石子馍。把面饼埋进烧热的石子堆里,几分钟后扒出来,表面坑坑洼洼像月球表面,嚼起来嘎嘣脆。

图片

临洮石子馍。图源:看临洮

图片

  通渭荞圈圈

  通渭高铁站总有人拎着荞圈圈叫卖,它长得像油炸甜甜圈,却是用苦荞面做的。本地人喝茶时必备,咬一口又酥又香,虽说油炸的不能多吃,但那股子荞香让人忍不住想再来一个——毕竟,这可是从小吃到大的记忆味道。

  泾川罐罐蒸馍

  泾川的罐罐蒸馍长得像小陶罐,雪白的外皮薄得能透光。冷着吃酥,热着吃软,拿开水一泡就能当饭吃。传说康熙尝了都夸 “天下好麦在泾川”,现在外地人想复刻?对不起,离了泾川的水土,还真做不出这味儿!

图片

3月26日(5).gif

泾川罐罐蒸馍。图源:泾川融媒

  庆阳花馍

图片

  庆阳人捏花馍那叫一个绝!用面团捏出龙、鱼、牡丹等形状,再拿菠菜汁、胡萝卜汁染色,拿剪刀一剪就是灵蛇献瑞,拿梳子一压就是花瓣层层。结婚时送 “龙凤馍”,祝寿时做 “寿桃山”,中秋还得迭七层“月糕” 祭月亮——在庆阳人眼里,有事就得有馍,有馍就有好彩头。

图片

图片

庆阳花馍。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蒋娜

  天水猪油盒

  天水猪油盒,油亮酥脆的外壳层层迭迭,轻轻一掰便簌簌掉渣。咬开酥脆表皮,裹挟着猪油香与椒盐辛的内馅瞬间在舌尖化开,浓郁醇厚的香气直钻鼻腔。发酵的麦香、猪油的丰腴交织缠绵,每一口都是碳水与油脂碰撞的绝妙盛宴。让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幸福感爆棚!

图片

天水猪油盒。图源:@天水麻辣烫

图片

天水猪油盒。图源:小红书网友@豆子家长

图片

  土月饼

  中秋前,兰州人家里准得做土月饼,切开后红曲、姜黄、苦豆、胡麻层层迭迭,跟彩虹似的,玫瑰香味扑鼻而来。张掖、金昌、武威的土月饼更夸张,一个比一个大,往桌上一摆,那叫一个实在!它们以一种质朴无华、豪放不羁的姿态,宣告着自己的存在。

图片

兰州土月饼。新甘肃客户端记者郭秀睿 李萍

abb33b1bc97af555f9c8df9d4c8cf1a3_1695391631762051666_h=598&w=1200.png

兰州土月饼。新甘肃·奔流新闻记者玄丝雨 通讯员刘伟清 魏然

图片

兰州土月饼。新甘肃客户端记者郭秀睿 万及敏

图片

  甘肃人给馍起的名字可有意思了——“油壶喧”又叫破皮袄,“胡麻盐卷卷”一听就知道裹着料,“荞圈圈”光看名字就知道是圆的——这些迭词一出口,原本的粗犷瞬间带点萌感,难怪外地人听了直乐呵。

图片

油壶喧。图源:小红书网友@碎碎念的日程

图片

民勤胡麻盐卷卷。图源:小红书网友@西北特产小店

  西瓜泡馍吃过没?

  在甘肃,馍还有一种独特吃法——夏天热得慌,切个沙瓤西瓜拌碎馍,甜滋滋的西瓜汁泡着馍,一口下去又凉又顶饱。这吃法看着奇怪,却是甘肃人对付酷暑的独家秘籍,就跟他们的性格一样,实在里透着股机灵劲。

图片

西瓜泡馍。图源:今日嘉峪关

图片

  当然,还有不少特色馍馍“隐身”在市井巷陌中,它们或是带着地域民俗印记,或是在工艺上独具巧思,每一款都藏着甘肃人对麦香的极致追求,每一口都带着这片土地的厚重与烟火的温热。

  甘肃的馍不只是饭食,更是刻在骨子里的乡愁 ——不管走到哪儿,想起老家的烤馍香、花馍甜,心里就暖烘烘的。

  甘肃人对馍的情感,在掰开馍时簌簌落下的碎屑中,在麦香与火光交织的永恒叙事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