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崇信:“杏”福树结出致富果

2025-06-24 11:27 来源:中国甘肃网

  初进崇信县文家咀村,有种身入桃花源的感觉。

  沿着盘山公路前行,漫山遍野的绿林跃入眼帘。穿过一道道梯田,眼前豁然开朗———千亩杏园里,黄澄澄的红梅杏挂满枝头,圆润饱满的果实裹着薄如蝉翼的绒毛,在阳光下泛着蜜糖般的光泽。

  村民文等银熟练地摘下一筐杏,电话里订单不断,“今年30亩杏园,挣十万块稳当!”盛夏的文家咀村,空气里全是甜丝丝的果香。

  回想以前,“一斤杏才卖两三块,熟透了烂地里都没人要。”老杏农文社良农叹气说。村子藏在山里,交通不便,800多亩杏园就像捧着“金饭碗”讨饭。

  转机从2020年开始。驻村工作队带着村民转变产业发展方向,成立合作社,带着大家一起干。给老杏树“做手术”——嫁接“金太阳”“红梅杏”等新品种,320亩老杏园换新枝后,产量涨了20%。技术员说:“新嫁接的树三年结果,五年丰产,亩产可达3000斤呢!”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想要致富就要发展壮大产业。只有发展壮大了村办产业,才能让老百姓钱袋子真正鼓起来!”驻村第一书记柏金龙斩钉截铁的说道。

  “以前赶大集摆摊,现在手机接单!”村民文拴艮点开电商平台,城里的客人一次就预定了10箱杏。县里搭起电商直播平台,“醉美崇信·杏好有你”的直播火了,贵妃杏从每斤2块多涨到8块,精品红梅杏能卖10块一斤。

  如今,村里的杏装进印着“文家咀精品杏”的礼盒,走进了兰州、银川等大城市里的超市、自主餐厅。村民文娟娟高兴的说道:“微信、直播、网站一起上,加上网红带货,彻底解决了卖货难题!”

  现在的文家咀村,杏产业成了致富密码。曾经的贫困户文拴艮算了笔账:“红梅杏口感好,一年能挣8万!”全村靠杏产业一年进账70多万,村民不用自己找销路,合作社统一管种植、防虫、卖货,坐着分红。

  下一步,村里还在琢磨新路子,引进的红梅杏更耐储存,盛果期每亩能赚5000元;要建冷库,让杏的保鲜期延长一半,还要做杏脯、果干,把产业链拉长。

  “我们正在申请绿色认证,还要办‘开园节’!”村党支部书记文保民说。村里打算把废弃窑洞改成养鸡场,地上种杏树,窑里养鸡,去年就帮村集体多赚了5万元。以后还要搞“采摘游+民俗体验”,让游客来果园里摘杏、学农事。

  如今的文家咀村,柏油路通到果园,曾经烂在地里的杏子,如今成了“金果子”,带着全村人一步步走向好日子。

  通讯员 朱双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