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成县:擦亮城市底色 为群众幸福加码
原标题:成县:擦亮城市底色 为群众幸福加码
一年多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三区”建设目标,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协同推进,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匠心营城、品质筑城、智慧管城,推动城市布局优化、空间扩容、功能升级、能级跃升,以“成县速度”的分秒必争淬炼“成县质量”的硬核发展,以“成县总量”的跨越突破助推“成县之变”的蝶变升华。
坚持统筹抓规划,提升城市品质高度
一是夯实规划基础。坚持把城市规划放在城市建设首要位置,去年以来四大班子先后7次围绕城市布局、项目建设、品质提升等开展专题调研和现场办公,为城市建设精准把脉、科学定向。注重顶层设计,统筹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等各类规划,“多规合一”编制管控规划,《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获批实施,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信息平台、6个片区修建性详规、2个小城镇规划和100个村庄规划顺利完成,城市总规、控规、详规及专项规划体系不断完善,“一轴两翼五片区”城市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二是强化规划约束。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前置规划审议程序,一年多来召开县规委会2次、县四大班子联席会(规划专题)3次,研究规划议题77项,审议专项规划8个,审定项目设计方案63个,有效强化了城区范围内各类建设活动的统一管理,引领城市良性发展。三是维护规划权威。持续强化批后监管和规划执法,从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风格及色彩造型等方面严格审查设计方案,把控建设项目各个关口,核发用地规划许可证23个、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8个。开展综合巡查执法120余次,拆除违法违规建筑63处9600平方米,维护了城市规划的法定效力和刚性约束。四是保障用地需求。加力实施年度土地征收、储备、出让计划,新征收储备土地2723亩。进一步加快建设用地报批进度,为天陇铁路、成州大道、东出口、吴挺墓、红川酒业1.2万吨纯粮白酒酿造等重大项目划拨和出让建设用地19宗880.2亩,有效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
坚持夯基抓建设,加速城市扩容提质
一是聚焦需求精准谋划。把城市体检作为城市品质提升的基础前提,紧紧围绕4个维度14个专项领域69项评价指标细致开展城市体检,深度契合国省资金投向和“两重两新”等政策导向,精准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论证谋划城市品质提升项目16个(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9个、国债资金项目5个、提级论证项目2个),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超长期国债2.76亿元。二是依托项目提速更新。落实重点项目县级领导包抓制度,聚焦项目建设全过程抓协调促落地、抓实施促支出、抓进度促投用,今年复开工城建项目36项(续建、新建各18项),一季度完成投资5.02亿元。北大街片区、支旗片区、林业苗圃和原自然资源局等片区旧城更新改造项目加快推进,集人防、休闲、展演、市场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公园项目即将建成,奎星楼、青泥河湿地建成开放,成州大道正式通车,先后打通“断头路”11条15处,依托地下管网项目改造提升市政道路18条23公里,基本覆盖了城区主次道路,城市路网结构由“四纵三横”拓展为“六纵六横”,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2.68平方公里。23个房地产项目进展顺利,新增商品房面积34.19万平方米,全县商品房面积达315.3万平方米。三是紧盯短板完善提升。坚持路网同治、水岸共治,科学谋划实施地下管网改造和河道生态治理项目,埋设雨污分流及弱电管网30千米,完成河道清淤60万平方米,新增水域10万平方米,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及污水管网收集完善工程建成投用,有效解决了城市内涝等突出问题。扎实推进架空线缆整治,同步实施亮化、绿化提升改造,剪除城区废旧架空线缆5.4千米、规整捆扎5千米,共完成12.46公里道路两边弱电入地;安装多杆合一智慧路灯800杆,修复破损人行道3230平方米,更换维护市政设施646处;全面完成青泥河湿地、东滨南路公园及西出口、成州大道、北大街、西寨路、陇南南路等重点路段绿化工作,栽植乔木4350棵、灌木8760株、绿篱及草坪9.6万平方米,打造城区主干道绿廊、街心绿地、口袋公园等景观小品20余处,获评省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全省县域基础设施竞争力十强县。四是顺应期盼改善民生。从群众最现实、最期盼、最关心的住房、就医、上学等热点问题入手,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5个,累计达到56个,惠及群众2834户。县一中、成州中学校址互换,二幼、三幼、党校建成投用,教育资源布局更加优质均衡。县中医医院新院区全面启用,医疗应急救治中心即将投用,医疗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持续推进停车设施“一难两乱”整治,建成智慧停车场17个,新增停车位2332个、智能充电桩160座,公布免费停车路段3条。建立健全社区物业管理服务协商共治等长效机制,探索试点“评星退出”机制,指导“三无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8个,创建“红色物业”美丽小区2个。
坚持常态抓运维,赋能城市品质跃升
一是健全机制强基础。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设立县城市管理局和乡镇执法队,制定城市管理部门职责清单、城市管理提升年行动实施方案、城区门头店招设置管理办法等“一清单两方案三办法”,为精细化开展城市管理提供制度支撑。有效盘活存量国有资产,处置闲置低效土地4.3万平方米、建筑物1.6万平方米,调配18处45个单位办公用房,减轻行政运行成本,提高国资集约利用成效。二是推行奖惩激效能。全面推行城区环卫清扫保洁和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化运行模式,实现具体作业与监督监管职能分离,细化绩效标准、明确考评程序并严肃评估奖惩,倒逼第三方提升环卫保洁水平和园林养护质效。三是常态治理固成果。深入实施城市管理提升年行动,注重部门属地双向发力,统筹涉建涉管单位常态化开展城区环境卫生集中攻坚整治。推行“日常巡查+错时执法”常态化、“执法+环卫”一体化机制,纠正乱摆摊点、门店延伸、占道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1.2万余起,拆除改造门头店招1000余个,查处渣土违规车辆118台次,清理小广告3700多平方米,清除死角垃圾230余吨,城区主次干道实现从早6点至晚10点不间断保洁,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0%以上。疏堵结合科学划定便民早(夜)市,分类设置摊点经营示范区,引导地摊、流贩经营户到指定区域集中规范经营并加强管理服务,城市管理全时化、精细化、便民化水平有效提升。四是数智赋能提质效。整合公共区域监控4062路,创新“无人机+”警务新模式,构建全县视频融合平台和低空全域智能感知平台,初步实现对城市违建、占道经营、垃圾处理等的智能化监控,目前已发布工作通报54期,反馈疑似违建119处已全部现场核查,“天-地”协同立体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入选中国信息协会主办的“2025数字城市论坛”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同时,创新监督方式,发布红黑榜、曝光台,推出不文明行为随手拍、环境卫生大家谈、小融说事等新媒体互动节目,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和监督城市治理,营造共管共治共享氛围,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之城。
- 2025-06-10成县:文旅“流量”到“留量”
- 2025-06-06成县小川镇:“7+N”模式书写人居环境整治新“答案”
- 2025-06-06成县小川镇:以“小切口”撬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作为”
- 2025-06-02绿意绵延处 产业正崛起——成县龙凤山林场林下经济蓬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