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教科所深度评析2025年中考试卷
原标题:市教科所深度评析2025年中考试卷 语文:聚焦素养引领教学 化学:关注思维重发展 物理:注重生活情境

考试结束考生走出考点
6月16日,2025年兰州市中考笔试拉开帷幕。考试首日,进行了语文和物理、化学科目的考试。考试结束后,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进行了分科目试卷评析。
语文:五育并举赋能成长
聚焦素养引领教学
今年我市中考语文试题,发挥了学业水平考试对教育教学的指挥棒作用,引导课堂教学改革,强化课程育人导向,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坚持立德树人 加强正确价值观引领
选取历史性、民族性、时代性、地方性的典型材料。试题材料时代特色鲜明,“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突出地域文化,“体重管理年”体现社会热点。阅读选材典型,《史记》中的《陈涉世家》《留侯世家》等。
引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念。试题以情境为载体,在生活关联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如现代文阅读(一)《雨天的刨木花》,试题从“刨木花”的象征意义,到沉浸于自己理想不断创造出充满爱与美的生活主题的探究,为考生思考、分析“劳动之美”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在“过程性”学习中融入正确的价值观。
坚持素养为本 考查学科综合能力
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设计综合性任务。试题坚持对考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考查,围绕核心知识,依托关键问题设计整体性、综合性任务,引导考生明确“回答此问题所需的知识”“如何进行整合”等问题,进而评估考生整合语文学科知识、技能、方法和观念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文阅读(一),遴选回忆性散文“事件典型”“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两个核心知识,设计四个关键问题,引导考生展开整体性阅读,并以考生整体阅读的表现来评估考生的学业质量。
注重创新导向,发展思维品质。试题从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等方面对思维品质进行测评。在“有趣的《西游记》”这一情境下设置了两道题,探究“儿童的游戏性”的理解,考查其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高阶思维能力,指向深度学习。作文题“神清气爽的时刻”,强调思辨性和抒情性的有机结合,引导考生使用“比较、分析、决策、创见”等认知策略,结合自身积累与感悟写作,进而引导考生在自身的成长感悟中加入理性思考。
坚持回归教材 深化教—学—评一体化
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实践。试题涵盖了字词、句法、修辞等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形、词语的理解与辨析、修辞判断等,试题设计灵活、新颖,引导考生在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固本培元。
充分发挥以评促教的功能。试题多个部分紧扣教材中的范文、助读、知识和作业四大系统,呼应教材中的重点内容。
化学:素养立意育人才
关注思维重发展
2025年我市中考化学试题以课程标准为遵循,聚焦学科知识、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体现教—学—评一致性,有效引导教育教学。
彰显学科育人价值 落实课程任务
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根植爱国主义情怀。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社会发展新变化,科技进步新成果。第1题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为素材,引导考生直观感受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切,增强国家自信。
建构真实情境,注重设问方式进阶。试题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将化学学科知识与生产生活、科技前沿、学科问题相联系,寓化学知识于真实情境。第13题基于文献检索视角设置试题,以泡菜发酵为素材,从物质变化、鉴别及用途进阶设计问题,将生活点滴融入化学学习中。
深化核心素养考查 提升思维品质
凸显科学思维,加强过程与方法考查。重视素养导向,通过多层次、多角度设问考查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手段获取化学事实,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另外,探究性试题在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灵活性。
立足科学探究基础,延伸科学态度思路。试题凸显研究化学现象、确认化学事实、探索化学规律、体现实验为主的化学学科特质。对于实验与探究的考查不再局限于记忆性内容,而是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第15题关注曲线表征,以电导率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信息,考查实验数据阐释化学问题的意识。
突出关键能力考查 加强教—学—考有效衔接
基于核心知识设计试题,回归学科本质。紧扣教材,通过典型情境与核心知识结合,注重对主干知识的全面考查,注重考生读图、识图的能力,通过基础性、综合性问题设计,指向学科核心知识。如第10题涉及物质类别与名称、性质及转化等,促进知识体系构建等题。
着眼实践活动融合设计试题,接轨课程标准。以靶向开放性、活动性、问题性原则设计问题,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社会发展等结合,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提升考生综合实践能力。第16题“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引导考生构建基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型。
物理:立足文化引领
注重生活情境 发展核心素养
今年我市中考物理试题积极探索项目化学习、跨学科实践的命题方式;试题设计注重学生科学思维发展,实现从考知识向考能力考素养的转变,发挥试题在育人和教学方面的导向作用,引领深化教学改革,提升物理教学整体质量。
“依标据本”命题 重视基础知识
落实课程标准,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考查。遵循“依标据本”“减负提质”,题型多样,包含单选、填空、识图作图、实验探究和计算。突出科学思维考查,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建模、看图识图、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突出基础知识,回归教材本位。选取课本中的图片、阅读材料或课后习题,多个题目中的物理模型均取材于教材。
情境承载立意 厚植家国情怀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底色,回应时代重大主题,厚植家国情怀。第3题以“神舟二十号”为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了解科技发展,树立科技报国志向。
关注生活情境,体现育人导向。情境素材来源于教材、自然现象和科技发展,呈现方式丰富多样,文字精炼,图文并茂,插图包含生活情景、物理模型、传统文化等,体现信息的广度、深度和高度。着力将物理知识融入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物理学的视角建立模型、分析推理、质疑创新。如第2题以安全用电为主题,列举电动车不能在楼道停放或充电等素材,树立安全用电意识。
彰显学科思维 落实核心素养
注重实验探究,关注科学方法培养。实验题考查的科学探究要素各有侧重,注重情境探究实验的优化。第22题“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从生活经历引出问题,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流程。将命题立意、情境创编、任务设计融为一体,合理设计梯度,深挖情境材料中涉及的物理问题。
探索学科融合,引领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融入跨学科实践元素,注重多学科巧妙融合。如第8题与生物相融合,以人体的膝关节为素材,考查摩擦的概念。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言文 文/图
- 2025-06-17兰州社区医疗服务跑出便民加速度
- 2025-06-17兰州市应季自产自销瓜果摊点开市
- 2025-06-17相约兰州微度假 城市乡间诗画田园在等你
- 2025-06-13夏日“清凉刺客”来袭 警惕空调病悄然“找上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