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畴奏响丰收曲——靖远县高原夏菜产业振兴纪实
原标题:田畴奏响丰收曲——靖远县高原夏菜产业振兴纪实
白银融媒记者 张萍 米英隆
时下,行走在靖远县广袤的土地上,一片片生机勃勃的菜田宛如巨大的调色板,其中最夺目的,莫过于那连片种植、长势喜人的高原夏菜——青翠欲滴的辣椒、郁郁葱葱的大葱、圆润饱满的红萝卜……
眼下,大葱和红萝卜迎来采收季,靖远县乌兰镇红嘴村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穿梭在菜畦间,采摘、分拣、打包……双手翻飞间,带着泥土芬芳的新鲜蔬菜被快速采收。村民们将品相、品质俱佳的大葱、红萝卜整齐码放进箱子,一箱箱满载希望的蔬菜稳稳装车,田间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与爽朗的笑声交织,勾勒出一幅鲜活的丰收图景。
近年来,靖远县依托高海拔、日照长、昼夜温差大的独特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高原夏菜产业。通过引入先进种植技术、打造标准化种植基地、拓展销售渠道,让靖远高原夏菜畅销国内多个省市。
乌兰镇红嘴村党总支书记杨建龙告诉记者,目前红嘴村种植高原夏菜有2200多亩,主要有红萝卜、红葱、白葱、青笋、土豆等,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和建设新型钢架大棚,由经纪人组织开展订单销售,主要销往陕西、宁夏、四川等地。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科学的种植管理,靖远县高原夏菜产量高、品质优,深受市场青睐。“我们合作社今年种植高原夏菜1600亩,一年收益达1400万元。其中红萝卜种了300亩,预计能收1500吨,6月底将全部收完。”靖远鑫富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国祥说。
小小的蔬菜,已然成为撬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在这里打工很方便,一天能挣200元钱,工资每日一结,也能照顾到孩子和老人。”务工人员包振宏说。
红嘴村高原夏菜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乌兰镇对农业发展的科学规划与大力支持,通过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不仅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更为红萝卜、大葱等特色种植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乌兰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周军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镇工程节水面积达到20000亩,节水效率与传统灌溉相比提高25%,每亩可节约用水40立方米,年节水量可达到80万立方米。
靖远县糜滩镇下滩村有着多年的辣椒种植历史,现如今小辣椒已成为当地的特色支柱产业。近年来,当地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引进优质辣椒品种,采用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推动辣椒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糜滩镇下滩村党总支书记万洨告诉记者,该村主要以辣椒种植为主,得益于适宜的气候和精细化的田间管理,辣椒的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提升,一年总产量能达到2000万斤左右。
据悉,下滩村目前主要种植陇椒、亨椒、线椒、灯笼椒、美人椒等多个辣椒品种,这些辣椒以其鲜、香、脆的独特口感,深受市场欢迎。
种植户郑海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往自家辣椒大棚里跑,看到辣椒一天一个样,郑海别提有多高兴了。“这些辣椒再等10天左右就可以采摘了,成熟的辣椒颜色特别好看,吃起来也很脆。”郑海说,他今年种了5棚辣椒,差不多有两亩,一亩大概能收4000斤至5000斤。为保障辣椒及时销售,当地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让村民无后顾之忧,也让下滩村的辣椒走出甘肃,走向全国。万洨说:“我们的辣椒根本不愁卖,有经济代办,也有各界客商,主要发往河南、湖北、青海、宁夏等地,村民们足不出村地就能把自家的辣椒卖出去。”
下滩村辣椒产业的持续红火,离不开村民的悉心栽培,更离不开政府的精准扶持与科技赋能。近年来,下滩村积极推广新型钢架大棚,让辣椒有了更适宜的生长温度,也能够有效抵御自然灾害。“2023年共建设新型钢架大棚123座,2024年建设新型大棚410座,2025年预计冷棚改造项目100亩,目前已完成了70亩的建造,大概8月底全部完工。”万洨告诉记者。
如今,蓬勃发展的高原夏菜产业,不仅让靖远县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那一行行、一簇簇长势喜人的蔬菜,正奋力描绘着靖远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画卷。
- 2025-06-12白银市白银区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 2025-06-11白银:以奋进之姿跃上新台阶
- 2025-06-11靖远以实招硬招护航民营经济发展
- 2025-06-10深挖历史底蕴 创新文旅业态——白银区打造多元模式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