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厚植新质生产力沃土 安宁区成果转化跑出加速度
原标题: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厚植新质生产力沃土 安宁区成果转化跑出加速度

“科技惠企政策宣讲”培训会现场 市民了解科技活动周展出的农产品
近年来,安宁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围绕创新主体培育、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服务保障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科技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创新载体日益完善,成果转化成效初显,仅在去年,安宁区财政科技支出达2722万元,高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03.6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1.6%;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366亿元,为区域产业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注入了新活力。
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关键期,安宁区通过优化创新生态、推进产学研融合、提升企业研发能力,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创新主体加速集聚 科技指标持续攀升
安宁区紧抓科技型企业培育,持续推进创新主体梯次发展。截至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增至126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5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45家;2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新产品销售收入达33.71亿元。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为安宁区经济注入了新活力,区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企业层面的创新能力也不断增强。2024年,安宁区新增陇能科技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家,支持蓝科石化等3家企业入选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培育“战略性新兴”企业4家,推出新产品5个。这些成果进一步夯实了安宁区科技创新的产业基础,增强了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科技项目管理提质增效。过去一年,安宁区组织申报各级科技项目,其中9个项目获立项支持,资金总额达125万元;同时争取省级强科技奖补资金512万元,支持25个区级科技项目。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有效激发了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
产学研深度融合 成果转化提速增效
围绕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安宁区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兰州校企融合智创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安宁区与兰州交通大学科技园合作,探索构建“一体系+六中心+一工作站”协同模式,整合高校与企业资源,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
目前,安宁区已与区内6所高校建立常态化科技成果对接机制,持续征集优质项目。碳-14微型核电池工程中心完成选址,脂控素项目启动招商,科技项目储备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今年一季度,安宁区签约科技项目7个,涵盖新材料、生物医药、智慧水务等多个前沿领域。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2024年安宁区推荐5个项目申报青年科技人才专项,1人入选“陇原之光”培养工程。为提升企业政策知晓度与申报成功率,安宁区举办科技惠企政策培训班2期,覆盖企业125家,重点围绕高企培育、技术合同认定等内容进行讲解,帮助企业提升科技管理与申报能力。
服务机制持续优化 发展环境不断完善
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安宁区同步加强企业服务保障机制,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去年,安宁区深入18家科研单位调研,了解工资发放、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同时征集9家企业贷款需求1.32亿元,推动科技再贷款政策落地见效。
经济运行保障方面,安宁区指导15家样本企业开展劳动工资总额增速统计,促进第三产业增长指标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方面,核查30家现有高企经营情况,提出整改建议,并储备2025年度拟申报企业20家,为今年申报工作夯实基础。
依托政策支持、平台建设和精准服务,安宁区正逐步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助力区域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展望未来,安宁区将持续锚定“科技成果转化突破年”工作目标,推动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积极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为兰州市加快建设科技强市贡献安宁力量。(记者 华静 通讯员 张晓燕)
- 2025-06-10兰州市“高考直通车”免费接送家长考生6361人次
- 2025-06-10黄河兰州段日间水上旅游专线今日开通
- 2025-06-10兰州打出“组合拳”助力高校毕业生留兰
- 2025-06-09“方寸之美”绘就宜居新画卷 兰州市城关区40余小游园成市民“绿色福利”打卡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