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顶膜技术”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漳县新寺镇桥头村村民成忠奎利用“顶膜技术”种植的黄瓜
六月的漳县,宛如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画卷,山野间银光闪烁。在海拔2000多米的盐井镇菜儿村,村民范红禧正俯身悉心查看自家地里的当归苗。与周边传统农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田地被一层半透明的白色薄膜温柔覆盖,嫩绿的幼苗从薄膜孔洞中探出头来,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蓬勃与希望。“去年用上顶膜技术,当归亩产一下子涨了四成,今年我毫不犹豫地又扩种了5亩!”范红禧抹了把额头的汗水,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期待与喜悦。
漳县,位于甘肃省定西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份。近年来,漳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在顶膜种植技术上取得了显著成效。顶膜种植技术是一种现代农业技术,它通过在作物上方覆盖一层薄膜,起到保温、保湿、防虫等作用,从而提高作物的生长效率和产量。在漳县,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玉米、马铃薯、中药材等作物的种植中。
吴玉其是漳县马泉乡紫石村的一位朴实农民。今年,他大胆种植了300亩马铃薯,品种多达11种。在顶膜种植技术的助力下,他的马铃薯长势喜人。他兴奋地说:“新品种种植本身就有不错的产量基础,再加上政府贴心地给我们提供技术指导和补贴,让我们对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充满了信心!”
顶膜种植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方式,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农民们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我种植黄瓜快30年了,现在主要种植的品种是津绿112耐低温,这种黄瓜糖分高吃起来甜,果肉质脆,没有苦味。通过顶膜种植黄瓜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每年能有五六万元的收入。”漳县新寺镇桥头村村民成忠奎说。
漳县政府在顶膜种植技术的推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不仅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还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鼓励农民采用这项新技术。
刘玉江是漳县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的负责人,他通过复制山东寿光高端农业模式,推广顶膜种植技术,发展高原夏菜,打造绿色蔬菜基地。刘玉江说:“我们今年着重打造杜家庄黄瓜品牌,同时提升五彩椒的种植水平。园区每天提供岗位73个,每个工作岗位每月增收3000多元。”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使得像刘玉江这样的现代农业经营者能够在漳县落地生根,带动当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据悉,今年漳县农环站与13个乡镇的17家合作社签订了废旧农膜回收包片协议,地膜覆盖面积39.04万亩,截止4月底,农膜用量3913.2吨,废旧农膜回收量2262.20吨,其中废旧地膜回收1833.30吨,废旧棚膜回收428.90吨,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57.80%。
如今,顶膜技术已成为漳县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从嫩绿的当归苗到金黄的马铃薯,再到翠绿的黄瓜,它显著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在漳县的大地上勾勒出一幅农业丰收的壮丽画卷。
通讯员 李志斌
- 2025-05-29临泽:高甜!富锶无花果争“鲜”上市
- 2025-05-29玉门:孜然套种玉米 稳粮稳产促增收
- 2025-05-29灵台:小艾草带动大产业
- 2025-05-29民乐:深耕“特色+智慧”现代农业跑出“加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