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西和:一纸麻纸承古韵 非遗匠心传文明

2025-05-28 16:50 来源:中国甘肃网

  夏日,踏入西和县西高山镇朱刘河村,古朴的村落里,家家户户的家庭作坊中,都延续着完整的纯手工麻纸制作工艺。在这里,古老的造纸技艺穿越千年时光,至今仍焕发着勃勃生机。

  西和麻纸素有“千年寿纸”的美誉,其纸色古朴,纸质柔韧耐用、手感绵滑、弹性十足且不易褶皱,是仿古书画创作的绝佳用纸。作为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西和麻纸制作技艺传承千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2021年5月24日,“西和麻纸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让这一古老技艺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其独特魅力愈发凸显。

  在西和县西高山朱刘河村,52岁的麻纸制作工艺传承人刘先生正沉浸在麻纸制作中。2米多宽的纸槽旁,他手握细棍,在木桶里将原料均匀捣浆,投穰入槽后,手持嵌着细网的纸帘,在水中灵巧搅动。短短几分钟,一张张湿漉漉、半透明的薄纸便从细网上剥离而出。不远处的晾纸场上,十余张麻纸沐浴着阳光,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

  “从祖爷爷的祖爷爷那辈起,我们就开始造麻纸,传到我这儿已经是第七代了。”刘先生满脸自豪地介绍。西和麻纸始终坚持以本地枸树皮为原料,历经备料、蒸穰、砸穰、切穰、抄纸、榨水、上墙等72道繁杂工序精心制作。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容不得半点差错。正是这份对传统工艺的坚守,让西和麻纸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过去,西和麻纸主要用于传统用途。如今,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它成功“破圈”,一跃成为书画创作的优质载体。越来越多的书画家听闻其名,专程来到刘河村采购麻纸,产品的销售渠道也不断拓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为西和麻纸的发展插上了翅膀。随着入驻网店热销,刘河、朱河两村手艺人的收入节节攀升。

  如今,西和麻纸知名度与日俱增,价格稳步提升,产品远销海内外,发展前景一片光明。这不仅让古老的传统技艺得以传承,更吸引了众多年轻人返乡,重拾家传绝技,投身麻纸制作。

  通讯员 梁云霞 图/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