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木耳棚撑起乡村“致富伞”

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引擎,也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源头活水。近年来,漳县东泉乡紧扣特色产业发展主线,以木耳种植产业为突破口,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奏响产业致富的欢歌。
近日,走进位于东泉乡胭脂村的食用菌种植基地,一排排整齐的木耳棚映入眼帘,棚内一串串木耳菌棒错落有致地悬挂着,饱满的黑木耳如小耳朵般密密麻麻地在菌棒上探出头来,长势喜人。管理员蒲爱明正穿梭在菌棒间,仔细查看木耳的生长情况,脸上洋溢着丰收在望的喜悦。
“我们从今年二月中旬进棒,三月中旬开始挂棒,四月中旬开始浇水,到五月中旬开始出芽阶段,再有两个礼拜就开始采摘了。”东泉乡食用菌种植基地管理员蒲爱明介绍道。
“从这个木耳厂建起我就一直在这里打工,一个月能挣三千块钱,今年已经干了两个多月了,一年能干四五个月的活。”巩妹妹高兴地说道。43岁的巩妹妹是胭脂村人,从食用菌种植基地建成她就在这里上班了。木耳产业的蓬勃发展,让许多像巩妹妹一样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到菌棒挂棒、日常管理、木耳采摘等工作中,实现顾家与增收两不误。
近年来,漳县东泉乡胭脂村依托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通过流转撂荒地与闲置土地,精心打造了集40座木耳种植棚、21座晾晒棚、15座塔摆棚、2座养菌棚及1座菌棒加工车间于一体的高标准特色产业基地。经过多年精心培育与稳健运营,逐步形成了“联农、带农、富农”的长效机制,实现入股分红户均增收500元以上,流转土地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吸纳基地周边100余名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年人均收入8000元以上。
“我们东泉乡食用菌种植基地采取“支部+企业+农户”的运行模式,把土地和劳动力等发展要素与木耳种植公司的技术、信息、市场有机结合,不断发展壮大木耳产业。目前可实现年挂菌棒80余万棒,年产值300万元以上。”东泉乡胭脂村党支部书记张世强说。
如今,在漳县东泉这片土地上,“小木耳”撑起乡村振兴“大产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持续注入强劲动力,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通讯员 胡婷婷 魏彩云 朱增银
- 2025-05-26临泽:特色产业“硕果累累”乡村振兴“活力满满”
- 2025-05-26临泽:甜叶菊基地种出“甜蜜事业”
- 2025-05-26金塔:产业建设忙不停 打开农文旅融合新路径
- 2025-05-26华亭:大棚育出致富“金苗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