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评论】“敦煌救援”的经验启示
张洞若
今年“五一”假期,敦煌格外令人瞩目。这座闻名遐迩的旅游城市,因突然遭遇强沙尘暴天气,近万名游客被困在了景区。面对突发天气状况,当地高效展开救援行动,3小时内将所有人安全转运。堪称“教科书式”的应急处置措施,获得广大游客的高度赞扬,引发全国各地的极大关注。
敦煌是丝绸之路的璀璨明珠,鸣沙山、月牙泉、莫高窟……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每年旅游旺季,人山人海的热闹景象,带来可观的经济流量,同时也有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在突发状况下,如何保障游客的安全,更是一道不容有失的考题。此次,在这场与风沙的极限赛跑中,敦煌交出了十分优异的答卷:及时预警、快速反应,协同联动、高效处置。当地应对突发灾害的硬核实力,为全国文旅城市树立了应急标杆。
回顾这场惊心动魄的救援行动,近万名游客滞留景区的危急时刻,敦煌第一时间启动应急疏散预案,各景区停止售票检票并迅速叫停娱乐项目,同时,紧急调集观光车、公交车、出租车、公务车、私家车,有序奔赴各个景区免费运送游客。“全城总动员”的背后,是快速响应机制的高效运转:气象部门及时预警、文旅部门实时调度、交警部门全程护航、住建部门照亮归途。面对强沙尘暴的突袭,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基层响应,形成了应急处置的完整闭环。
高效、有序的救援行动,离不开全链条的安全保障。敦煌具有沙漠气候特征,针对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当地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同时,预估“五一”期间客流高峰,提前储备大批客运车辆,并优化停放、调度、行驶路线,甚至将路灯开启时间也考虑在内。此外,通过“万人星空演唱会”等活动,敦煌市还在实践中不断优化疏导方案,建立了各部门之间快速响应联动机制。在天气恶劣、游客分散、暮色渐浓的多重困难下,正是这些未雨绸缪、细致周密的安排部署,为此次救援行动赢得了宝贵先机。
令人惊叹的“敦煌救援”,也充分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敦煌始终把游客安全放在首位,凝成了上下同心的强大合力,创造出“3小时跑赢12级狂风”的奇迹。在这场争分夺秒的救援中,景区工作人员骑着电动车,寻找迷路游客并送至安全区域;附近乡村干部也前往景区,组织私家车辆接游客返回市区……无数人的自觉行动与努力付出,织就了成功抵御风险的安全网,也见证这座城市的担当与温暖。
敦煌的范例生动说明,加快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并非简单的“靠天吃饭”。“人从众”的景区压力,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对应急能力和服务意识,更是十分关键的考验。而且,敦煌的经验启示,也不限于文旅产业。推进各项事业发展,都须树牢底线思维,只有绷紧安全之弦,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才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拥有守护美好的能力,方有做强旅游的底气。强沙尘暴天气过后,“万人大合唱”再度响彻月牙泉。安心、暖心的美丽敦煌,始终是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
- 2025-05-15开公司“零门槛”一张身份证即可搞定!兰州市城关区推行市场准入“无感登记”新模式
- 2025-05-15共同探索数字“双创”之路 兰州安宁区创新创业训练营开营
- 2025-05-15兰州牛肉拉面产业年营收破600亿元
- 2025-05-152025年甘肃省交通运输领域设备更新首批补贴资金申报使用完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