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县小川镇:“党建+生态”破解治理难题的绿色实践

初夏时节,行走在成县小川镇的乡间道路上,一簇簇蓝紫色的马莲花随风摇曳,沿着公路绵延成带,依着山体铺展成毯,将镇村道路装点成生态长廊。今年以来,小川镇以党建引领生态治理,通过发动群众大规模栽植马莲,既破解了滑坡治理难题,更以“一株马莲”串起镇村协同发展的绿色纽带,绘就出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乐”的乡村振兴画卷。
党建引领,群众参与,镇村联动织绿网
“以前各村的绿化都是各管一段,各管各,现在不一样了,镇党委带领我们所有村联合种马莲,村与村之间再没有‘断头绿’了!”周旗村权对宁笑着说到。站在连片绽放的马莲花丛旁,小川镇党委书记镡兴垚指着蜿蜒向远的绿化带介绍。今年以来,以“党建引领+群众参与”模式,组织20个村(社区)的党员干部、群众10000余人次,集中开展“马莲栽植大会战”,在镇域主干道、村组连接线累计栽植马莲40余公里,形成贯通镇村的生态走廊。通过统一规划种植区域、统一技术指导,原本零散的绿化点位被串联成网,既破解了交界地带“三不管”难题,更以生态建设为纽带,推动毗邻村镇在产业规划、环境整治等领域深化协作,让以前“三不管”变成现在“共织锦”的新格局。

科学管护,动态补植,筑牢生态防护线
在草坝村国道567旁,正在种植马莲的四社社长王焕焕正带着“护绿小分队”给新栽植的马莲浇水培土。“去年这片成活率不到80%,今年天气干,镇上给我们协调洒水车进行浇水,解决了大难题了,我们每天巡护,缺苗补苗、长势弱的浇水。”“为确保栽一片、活一片、美一片”。小川镇建立“网格化管护+动态化补植”机制,将全镇按社划分为116个生态管护网格,由党员带头认领责任区,采取"周巡查、月通报、季评比”方式跟踪管护成效。针对去年受极端天气影响的4.8公里路段,今春集中补植马莲12万株,新区域栽植30万株,使补栽成活率提升至95%以上。目前,全镇已组建20支专业化管护队伍,让“三分种七分管”的理念深入人心。
马莲护坡,生态固本,破解滑坡治理难
“这段滑坡路以前每逢雨季就塌方,自从种上马莲,坡面再没出现过垮塌。”在曾多次发生滑坡的小黄路天山段,党支部书记牛应霞说道。通往我们村路,地质结构复杂,沙土比较多每逢大雨沙石就垮一路,清扫很麻烦,传统工程治理成本高、周期长。今年我们充分利用马莲根系发达、固土力强的特性,在 3 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推广“马莲”生态护坡模式。通过深挖种植沟、斜坡覆土手段种植马莲,使马莲根系形成小小立体防护网,马莲护坡区域已经成功抵御3次强降雨冲击,实现“零塌方”。

边坡治理,闲置焕新,全域增绿展新颜
“以前路边坡光秃秃的,荒地上杂草乱长,现在全都种上了马莲,连犄角旮旯都变成了‘小花坛’!”在小川镇西狭村的文化广场上, 村副主任贾艳芳指着村道旁盛开的马莲欣喜地说。针对道路边坡陡峭、闲置地块杂乱、公共区域单调等问题。小川镇以“边坡锁绿、闲地绣花、公区提颜”三步走策略全域推进:对28公里主干道边坡采取“削坡挖坑+阶梯种植”,让30万株马莲根系如钢筋般嵌入山体;将140余处废弃宅基地、边角地改造为“马莲碎石景观带”,昔日卫生死角变身12个“口袋花园”;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公共区域,通过蓝紫色花坛、绿篱步道与白墙灰瓦相映成趣,构建"推窗见花、移步换景"的乡村美学空间。如今,从荒坡到庭院,从沟壑到广场,马莲以顽强的生命力接管每一寸裸露土地,让"绿网"越织越密、“花毯”越铺越广。(供稿:成县小川发布)
- 2025-05-12民乐:节水先行 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 2025-05-12崇信: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 2025-05-12华亭:绿色魅力现代之城逐梦向前
- 2025-05-07静宁:持续推动绿色发展 打造高品质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