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舟曲:构建多元解纷新格局 织就社会治理平安路

2025-05-09 20:30 来源: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 通讯员 杨冲

  “以前我们老百姓遇到纠纷问题,跑乡上跑部门,等回音等结果,劳心又费力。如今的综治中心,进门就有人接待,解答耐心详细,解决问题周到,我们很满意。”日前,在综治中心群众接待服务大厅一位来访群众办完事后满意地说。

  今年以来,舟曲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为核心理念,迭代升级综治中心功能设施,以资源整合、机制创新与科技赋能,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分散处置”向“闭环化解”转变,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新动能。

  整合优化资源 打造“一站式”解纷枢纽 

  打破传统部门壁垒,推动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信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等“多中心”实现深度融合,汇聚政法单位、行业部门、群团组织、专业机构等各方力量进驻,形成“窗口集中受理、数据智能分派、部门协同处置”的闭环工作体系。

  群众只需踏入中心大门,即可办理法律咨询、矛盾调解、心理疏导等全链条服务。

  4月29日,某工厂因工薪结算争议与工人产生劳资纠纷,导致7名农民工集体来访讨薪。综治中心受理后,迅速启动“一站式”响应机制,劳动仲裁窗口联合司法所理清合同权责,法律援助窗口提供法律支撑,心理疏导室安抚群体情绪,通过“多元调解+司法确认”促成双方达成协议,7日内完成欠薪支付。

  今年以来,中心“一站式”化解类似纠纷65件,群众满意度达95%。

  创新联动机制 凝聚多元共治“最大合力”

  面对复杂疑难矛盾纠纷,舟曲县创新构建“诉调、警调、访调”三大机制,充分激发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联动,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多元共治网络。

  今年3月,县城某小区因物业服务不到位收费不合理,引发物业纠纷,200余户业主集体拒交物业费。社区调解未果后上报县综治中心,中心立即启动“专家会诊”机制,对接住建部门解读政策法规、市场监管机构审查定价程序,律师团队梳理法律关系,心理咨询师疏导对立情绪。

  通过多次联合调解,最终确定全方位升级服务和阶梯式调价方案,并推动成立业主监督委员会,实现“事心双解”。

  值得关注的是,中心从基层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政法机关退休干部等群体中选聘出专职调解员队伍,建立“调解人才库”培育“金牌调解能手”“家事调解专家”,推动调解网络向村居延伸。

  今年以来,专职调解员成功化解纠纷积案16件,协议履行率达97%,村(社区)网格员自主化解纠纷占比达36%,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运行保障规范 筑牢社会治理“最后防线”

  舟曲县创新建立“接单-派单-办单-评单”“四单”工作法,确保群众每起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中心窗口统一受理后,根据诉求类型分类流转至住建、人社、司法等对应行业部门,并通过“红黄绿”三色督办落实机制跟踪掌握办理程序,确保按时保质化解到位。

  2024年7月,曾困扰江盘镇桥头坡小区网格长达2年的排水沟破裂导致路面垮塌问题,群众多次反映均办理未果。

  对此,县综治中心启动“吹哨报到”机制,对涉及部门进行提醒、督促、催办,交通部门现场勘查后对漏水的管道及时进行了修复,应急管理局对该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立项治理。

  目前,垮塌路面和地质隐患点均已治理完毕。经中心后期回访了解到,群众满意率达98%。

  强化科技赋能 构建风险防控“智慧闭环” 

  依托“平安甘肃”等各类信息化治理平台,打通12345热线、网格巡查、群众来访等数据通道,构建“智能预警—精准分流—联动处置—跟踪反馈”全周期管理体系。

  今年初,平台监测到某乡镇发生的一起婚姻家庭纠纷发出红色预警,县综治中心立即启动专项治理机制,联合乡镇司法所、派出所,辖区网格员进行实时监测、分析研判、专项化解,最后纠纷成功化解,预警成功解除,杜绝了“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实现“隐患苗头早发现、矛盾风险快处置”。

  针对征地搬迁、婚姻家庭等易发频发矛盾纠纷,综治中心建立风险数据库,归纳历史案例、调解方案等信息,辅助调解员快速制定调解策略。今年3月28日,综治中心在处理城关镇三眼峪村邻里地界划分纠纷时,从数据库找到类似调解案例,到组织化解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仅用了3小时。

  从曾经的“单打独斗”到如今的“协同作战”,从过去的“被动应对”到现在的“主动防控”,这里不仅是化解矛盾的“终点站”,更是风险防控的“前哨岗”。舟曲县综治中心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创新与科技支撑,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雪域高原焕发新生机,为县域经济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真正实现让老百姓“只进一扇门、解决百家忧”,为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