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风光无限起长卷——写在陇电入鲁工程投产之际

2025-05-08 08:38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原标题:风光无限起长卷——写在陇电入鲁工程投产之际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占东

  夏日甘肃,风光无限。

  5月8日,全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工程、甘肃第二条新能源外送通道——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陇电入鲁工程)将竣工投产。

  甘肃的丰沛绿电,将在0.003秒内直送山东,每天送电量约1亿千瓦时。

  此时此刻,全国首条大规模输送新能源的外送通道、甘肃首条新能源外送通道——甘肃酒泉—湖南韶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祁韶直流工程)也迎来重要时刻:送电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甘肃第三条新能源外送通道——陇电入浙工程加快建设;第四条新能源外送通道——陇电入川工程加快推进……

  向南、向东,电掣长空,甘肃电力送达全国26个省份。

  新时代的甘肃,正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加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一幅甘肃绿电赋能美丽中国建设的恢宏画卷,正铺展开来。

  赋能八方 甘肃绿电送全国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

  从李白到苏轼,笔下的电,气象万千。

  然而,更壮丽的是,诗词中的想象,在新时代变为了风激电飞、光耀电生的现实。甘肃的无限风光化作绿色电能,奔向远方、赋能八方。

  陇电入鲁工程即是生动的展现。

  陇电入鲁,顾名思义,即是把甘肃的电送入山东。甘肃是绿电资源大省,山东是能源消费大省。陇电入鲁实现了两省发展的优势互补。

  陇电入鲁工程是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中的重大项目,西起甘肃省庆阳市庆阳换流站,途经甘、陕、晋、冀、鲁5省,东至山东省泰安市东平换流站,跨越915公里。该工程于2023年3月开建,至2025年5月8日投运,是“十四五”首个投运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陇电入鲁工程采用±800千伏额定电压、800万千瓦额定容量的“双八百”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传输电能,是我国迄今首个一次性全容量投产的特高压直流工程。投运后每年可将甘肃360亿千瓦时以上电量送到山东,其中新能源占比超50%。

  这既为山东发展注入“绿色动能”,也为甘肃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平添新的引擎。

  特高压电网是长距离、大容量输送电能的载体。特高压外送通道建设是加快新能源电力外送的主渠道。

  早在2017年6月23日,祁韶直流工程投运。酒泉的绿电从瓜州直送湖南。截至5月7日零时,累计外送电量2000.63亿千瓦时。

  近年来,甘肃有序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电力外送通道规划建设。

  2024年7月,陇电入浙工程开建。它起于甘肃武威,止于浙江绍兴,途经甘、宁、陕、豫、皖、浙6省区。投运后,甘肃每年可向浙江输送电量超过360亿千瓦时,绿电占比超过50%。

  目前,甘肃、四川及国家电网正积极推动甘肃第四条新能源外送通道——陇电入川工程核准开工。

  加力向绿 新能源基地正崛起

  甘肃为全国电力保供、绿色发展提供电力支撑,源于甘肃加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

  甘肃风光资源富集,风能、太阳能技术可开发量分别为5.6亿千瓦、95亿千瓦,位居全国第四、第五。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能源安全和能源基地建设,抢抓“双碳”机遇,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成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并在兰州、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建成6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在张掖、武威、白银、定西、庆阳建成5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截至目前,甘肃电源总装机突破1亿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6514万千瓦,占比突破64%,新能源发电量占比突破35%。新能源装机占比、发电量占比均居全国第二。新能源主体电源地位基本确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位居全国前列。

  风、光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绿电发得足,还要用得好,送得出。

  甘肃从科技创新、电力调度、储能、市场改革等方面打出组合拳,促进绿电行稳致远。

  ——充分利用新能源,科学调度是关键。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开发投用风光集群控制系统、全国首家电化学储能协调控制系统,为大规模新能源安全、稳定送出提供坚强保障;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统筹风光水火电协同调度,合理安排发电机组出力和运行方式,优先保障新能源消纳;

  ——随着新能源体量的增大,需要充分发挥新型储能等电源的调节性优势,提高电网对绿电消纳能力。甘肃大发展储能产业,锂电池、液流电池、熔盐、压缩空气、飞轮等多种储能方式的项目,在甘肃化点成珠、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甘肃省新型储能装机突破450万千瓦,在运电源形成“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新格局;

  ——全力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甘肃在全国首创新能源发电企业以“报量报价”的形式与火电同台竞价、用户“报量报价”参与市场交易机制,促进新能源消纳;

  ——甘肃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加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消纳主体不断增多,就地消纳能力持续增强;

  截至目前,甘肃通过一系列“组合拳”,不断提升新能源利用率。如今,随着陇电入鲁工程竣工投产,我省新能源电力外送26个省份,形成“大送端”绿色电网格局。

  协同发展 正与甘肃“共风光”

  甘肃绿电不仅赋能自身发展,还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看!兖矿泰安港对面就是陇电入鲁工程的输电线塔,我们港口与电路在大清河两岸相互守望,就像一对兄弟。”

  兖矿东平陆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文峰,非常关注陇电入鲁工程。

  “我们正打造山东省最大内河港口,港口装卸煤炭能力达到1.5小时2000吨,而这个前提是,不停电。”秦文峰说,“甘肃绿电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电力供应能力,还将为我们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注入不竭动力!”

  东平换流站站长程宁说:“±800千伏的额定容量为800万千瓦,相当于8台百万火电机组的发电体量。陇电入鲁将实现山东从外电入鲁向绿电入鲁的跨越,为山东经济大省挑大梁提供坚强电力支撑。”

  陇电入鲁工程不仅助力甘肃与山东发展,其建设也给沿线带来发展机遇,并形成“共风光”“一家亲”的生动景象。

  在甘肃,庆阳换流站实现基于国产芯片的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首次应用,数据处理速度较进口芯片提升30%,助推我国高端电力装备跨越式发展;

  在陕西,陇电入鲁工程首跨黄河,成为陕西境内首个特高压大跨越工程,为全国特高压工程建设积累了经验;

  在山西,国网山西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并投用了新能源张力机,实现架线施工零排放、零污染;

  在河北,河北省送变电有限公司研发砼温智绘管家,精准养护浇筑后的铁塔基座,建设精品工程;

  在山东,国网山东建设公司攻破东平换流站建设中的“岩溶+流砂”地质挑战,积累了关键技术。

  “陇电入鲁工程送来的是一束电,但背后是沿线5省一条心、一盘棋地建设能源大动脉的付出与收获。”国网山东建设公司东平换流站业主执行项目经理谢鹏说。

  国网东平县供电公司党委书记程宁宁说:“陇电入鲁工程也将东平与庆阳联系得更加紧密。从此,我们有了新的牵挂——庆阳。”

  …………

  在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背景下,“甘肃绿电”品牌走得更远、叫得更响。现在随着陇电入鲁变为现实,还有之前的陇电入湘,再有即将到来的陇电入浙、入川……与甘肃“共风光”的故事,将更加生动、更加精彩。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