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老果园“焕新颜”果产业“增效益”

“老树残枝,旧法旧规难兴果业盛景;新苗密植,新技新策方展田园宏图。”静宁县作为知名苹果优势产区,曾受老旧果园问题困扰,如今正以坚定决心和有力举措,持续用力推动果业提质增效。
日前,走进静宁县双岘镇团庄村老果园改造基地,一片热火朝天的劳作场景跃入眼帘。果农们各司其职,拉线定点,挖坑栽树。技术人员穿梭其间,悉心指导果农的操作。
公路边上,拉水车正通过水管将水送往刚栽好的树坑中。机器的轰鸣声、果农们的呼喊声和交流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充满活力的春日劳动之歌。
“以前这一湾是老果园,去年冬季,我们组织了机械人力,进行了挖除老树、换土、施肥、翻耕等一系列作业。现在种植的是矮化密植新品种果园,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镇政府还专门派了志愿服务队来帮我们栽植呢。”双岘镇团庄村支部书记冯龙龙介绍道。
双岘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胡康乐表示:“我们采用统一挖树、统一规划、统一调苗、统一建设的方式,在团庄村改造老旧果园600亩,栽植了抗逆性强、成活率高、见效快的瑞雪、水红秦冠等品种,后续还会配套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打造现代化标准山地矮砧密植果园,带动全镇苹果产业提升,实现提质增效。”
在老果园改造过程中,品种更新是重中之重。静宁县遵循“政府引导、农户主体、科技赋能”的原则,推行“矮化宽行密株+水肥一体化”的改造模式。改种“瑞雪”“静宁一号”“成纪一号”等脱毒矮化密植品种,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将传统的乔化种植模式调整为每亩80多株的矮化密植模式,行距拓宽至4米,株距缩至2米,便于机械化作业和果树的采光。
除了品种更新,果园基础设施的完善同样关键。静宁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老果园改造中对灌溉系统、道路设施等进行全面升级。
走进李店镇薛胡村川区的百亩果园,薛胡村党支部副书记薛锦锋正在查看果园滴灌系统的运行情况。
这套“果园水肥一体化系统”是李店镇今年重点推进的项目,它将高效节水灌溉与精准施肥技术有机融合,不仅能提升苹果品质,还能降低资源消耗,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发展动能。
“以前浇水施肥得全家齐上阵,现在一个人就能轻松搞定。这套系统不仅解决了果农老龄化带来的管理难题,还显著提升了苹果的品质。”薛锦锋说道,“有了这先进的滴灌系统,以后浇水施肥既方便又能节水节肥,留守老人也能轻松管理果园了。”
静宁县果业服务中心主任温有福介绍:“今年我县实施老果园改造2万亩,集中打造威戎武家塬、双岘团庄等8个500亩以上的示范点。去年冬季我们就组织开展了老树挖除、土地平整工作,今春又进行了复耕打孔、土壤消毒等前期作业,目前已从南到北栽植了84万株抗重茬优质脱毒苗木,努力打造多品种搭配、错峰上市的市场竞争格局。”
近年来,静宁县每年改造老果园2万亩,通过品种改良、技术升级,优果率能从60%提升至80%多,改造后的矮化密植园第五年进入丰产期,亩均产量3000公斤左右,亩均收益相比改造前也会大幅提高。
通讯员 甘广洲 文/图
- 2025-04-27金塔:特色农业品牌道路向宽而行
- 2025-04-27礼县:鲜榆黄蘑抢“鲜”上市
- 2025-04-27华亭:产业“金钥匙”打开乡村振兴“幸福门”
- 2025-04-27华亭:特色养殖“养”出富民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