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漳县:设施农业成为群众增收“金钥匙”

2025-04-25 15:31 来源:中国甘肃网

漳县何江源蔬菜有限公司的育苗大棚培育的蔬菜苗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漳县认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结构、抓特色,积极探索产业发展道路。设施农业蓬勃发展,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果盘子”“菜篮子”,更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金钥匙”。

  在漳县何江源蔬菜有限公司的玻璃温室育苗大棚里,两万盘蔬菜幼苗整齐排列,菜花、辣椒、包菜、西蓝花等十余个品种的秧苗长势喜人。这批总计200万株的优质种苗即将销往新寺、武山、石川等地,为周边地区大棚蔬菜稳产保供注入“新鲜血液”。

  据何江源蔬菜有限公司负责人何江鱼介绍,此次培育的蔬菜苗品种丰富,不仅能满足市场对常见蔬菜的需求,还引进了部分特色品种。如果天气持续晴好,这两天这批苗子就能达到移栽标准,抢在最佳农时定植到大棚里。

  近年来,漳县立足自然禀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将设施农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当地的设施农业涵盖了蔬菜、食用菌等多个领域,品种丰富多样。

  蔬菜产业是漳县设施农业的一大亮点。漳县的水土酸碱度适中,昼夜温差大,为蔬菜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漳县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

  在漳县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一排排日光温室矗立田间,整齐排列。该产业园位于盐井镇杜家庄村,于2022年由漳水润农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建,通过复制山东寿光高端农业模式,以发展高端口感类高原夏菜为支柱产业。多年来,园区的成功运营,不仅让农民们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田”的转变,还通过大棚租赁、技术指导、利润分成等形式,为群众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漳县盐井镇杜家庄设施农业园区,在经过技术人员培育品种、试种基础之后,我们今年着重打造杜家庄黄瓜品牌,五彩椒月下的种植在原有基础上做提升,再一个完善品牌建设和五彩椒的适种。我们一切以效益为主,连农带农,一期这块我们每天提供73个岗位,每个工作岗位每月增收3000多元,现在看发展势头非常好。”漳县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负责人刘玉江说。

  韭菜也是漳县设施农业中的一张特色名片。漳县韭菜,青翠肥大,先后通过“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定和“省级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目前,漳县武阳镇已在柯寨、新庄门、董家庄、孙家峡4个行政村建成韭菜大棚4200余座占地4400余亩,亩产量达4000公斤以上,亩产值超过1.5万元,年产值达6600多万元。

  除了蔬菜,漳县的食用菌产业也发展得有声有色。已建成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9个866亩,木耳菌棒加工厂1个,年挂棒能力达到1082万棒,年产干木耳81万公斤。

漳县武当乡张坪村食用菌种植基地种植的蘑菇

  在漳县武当乡张坪村的木耳基地里一串串整齐排列的木耳菌棒,如同垂下的“帘幕”,从顶棚直直垂落。村民们已将制作好的菌包进行挂棒作业,整个大棚内,满是春日里蓬勃的生机与希望。

  “张坪村食用菌基地3月初开始挂棒,全年预计挂棒80万棒。截至目前,挂棒10万多棒,其中元蘑4万棒,滑子菇6万多棒,预计全年产量能达到10万斤左右。”漳县武当乡张坪村驻村干部梁艳艳告诉笔者。

  下一步,漳县将充分发挥日光温室的高效经济效益,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带动更多农户致富增收,把乡村振兴之路走实走宽,让设施农业成为漳县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通讯员 李志斌 图/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