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鏖战戈壁绘绿洲

“天上不飞鸟,地下不长草,地物摆不平,风吹石头跑。”这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金塔县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金塔县地处巴丹吉林沙漠的边缘,全县沙漠化土地面积1815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64%。这里常年干旱少雨,风大沙多,生态环境脆弱,是全国沙漠化最为严重和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县市区之一。
风沙,曾是老一辈金塔人记忆深处挥之不去的噩梦。往昔,“伸手不见五指”的场景屡见不鲜,严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为了守护赖以生存的家园,60多年前,金塔人民怀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毅然踏上与风沙抗争的征程,一场声势浩大的自发植树造林活动就此拉开帷幕。
“每年三四月份,家家户户都会拎着水壶、背着干粮,前往风沙口种树。天刚亮就出发,步行两三个小时到达目的地,一干就是一整天。累了就睡在沙窝里,直到天黑才收工回家。”在金塔生活了几十年的达军山,回忆起当年全民种树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眼神中满是感慨。
在那个机械设备极度匮乏的年代,金塔人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靠着肩挑手抬,在荒芜的戈壁滩上种下了第一批胡杨树苗。
然而,植树造林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胡杨虽耐旱,但人工种植的幼苗在恶劣的野外环境中存活率较低。

“今年种下的树苗,有些第二年就死了,在当时是常有的事。”面对挫折,金塔人没有丝毫退缩,而是在年复一年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提高胡杨存活率的方法。从最初的换土改善土壤环境,到引入滴灌技术精准供水,再到建立人工护林体系,每一次的尝试和创新,都凝聚着金塔人的智慧与汗水。在科技与制度的双重保障下,金塔县的绿色防线如同坚固的堡垒,不断向沙漠深处推进。
如今,金塔县的生态面貌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90多条防风护田林带拔地而起,4000多公里农田林网纵横交错,143万亩林地林地绿意盎然。这些令人瞩目的数字背后,是历代金塔县委、县政府“班子换届事不变,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守。
曾经黄沙蔽日的景象已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家园,见证着金塔人民治沙的伟大壮举。
通讯员 王萍 图/文
- 2025-04-10沙海淬青春:民勤治沙人仲麟的生态逐光路
- 2025-04-03静宁:以项目为抓手 植树添绿筑牢生态屏障
- 2025-04-02崇信:持续做好“山水文章”厚植优良生态
- 2025-03-28金塔:健康生态农业跑出“加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