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折柳寄清明·念旧意难平 32丨清明时节谒秋瑾

2025-04-04 18:35 来源:中国甘肃网

  江南的春色,在细雨与落花的交织中,勾勒出极具诗意的景致。每一场春雨飘落,都似一场花事的谢幕。先是梨花如雪般簌簌而落,继而杏花纷扬,随后桃花与海棠也渐次凋零。凋零的花瓣顺着潺潺小溪,流入市河,它们宛如灵动的花魂,引得鱼儿欢快追逐,也勾起了游人心中缱绻的回忆与淡淡愁绪。

  今日赴绍兴,恰逢清明。途经轩亭口时,斜风细雨中,秋瑾的塑像毅然挺立,那身姿瞬间触动了我。想着正值清明,无论如何都要去拜访一下这位巾帼英雄的故居。

  秋瑾,是我少年时代便无比崇敬的偶像。“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这诗句,以及轩亭口慷慨赴死的壮举,使她成为我心目中最伟大的女性之一。秋瑾之所以被后人尊称为“先生”,是因为她所投身的事业,比诸多男子所为之事更具担当;她秉持的道义,比许多所谓的先生更为高尚;她那壮怀激烈的精神,比寻常烈士更加令人动容。秋瑾的悲壮之举与慈爱之心,胸怀天下大义,却又不失柔肠,堪称复兴中华的楷模。

  绍兴城的塔山,曾是越王勾践观测天文、占卜吉凶的地方。西麓山脚下的和畅堂街边有一座并不起眼的青砖平屋,这里,便是鉴湖女侠秋瑾的故居。“秋瑾故居”这四个字,恣意纵横,出自辛亥革命时期著名女革命家何香凝之手,她自称鉴湖女侠的后来人。

  故居依傍着山体而建,黛瓦粉墙,散发着古朴雅致的气息。整个院落层次分明,宁静而怡然。那五尺宽的台门,厚实且庄重,镶嵌在和畅堂之中。客厅、饭厅以及卧室,都保留着当年的模样,旧日痕迹未曾被破坏。

  我高高抬起腿,跨过横槛,一座颇具绍兴传统风格的四方小天井映入眼帘。井屋相互串联,布局精巧而缜密。一砖一瓦皆未加粉饰,岁月的沧桑痕迹自然地斑驳落下,尽显清静素雅之态。院中地面由碎石铺就,水滴常年落下,已将石头滴穿。墙角的兰草间,一株桂树亭亭玉立,宛如一位窈窕淑女。秋瑾书房外的屋檐上,蔷薇枝繁叶茂,肆意攀爬。窗台上,一只彩色的蝴蝶停歇于此,似是随时准备振翅高飞,却又仿佛被这宁静的氛围所吸引,迟迟不愿离去。我情不自禁地悄悄伸出手,想要捉住它,可手伸到半空,又停了下来,实在不忍心打破这份宁静,只想让蝴蝶在微风中安心晒干被雨水打湿的翅膀。

  在这静谧且无人的小院里,我静静地伫立在那沾衣不湿的细雨中,目不转睛地看着扇动翅膀的蝴蝶,思绪如潮水般翻涌。不禁思索,百年前,鉴湖女侠在此读书习文、练拳舞剑之时,是否也曾见过这样一只美丽的蝴蝶?又或者,这只蝴蝶正是鉴湖女侠的灵魂所化,前来为我指引,带我探寻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凝望着那只蝴蝶,目光被深深勾住,眼底尽是柔情。

  带着满心的敬仰与感慨,我缓缓穿过天井,后面是一间小楼,中间堂屋上悬挂着“和畅堂”的匾额,这是秋瑾亲笔所书,字迹清峻舒秀,尽显巾帼英气。堂屋左首是会客室,这里是秋瑾少年时诵读诗文的地方。右首是餐室,挂着一副挚友吴芝瑛赠送的对联:“英雄尚毅力,志士多苦心。”这副对联恰如其分地表明了革命之路的艰难以及革命者坚定的志向。

  餐室北面,便是秋瑾的闺阁。靠墙处摆放着一张雕花木床,窗前的书桌上,整齐的陈放着秋瑾当年使用过的文房四宝,还有她牺牲前几日留下的墨迹。尤为珍贵的是,这里还保存着刻有“鉴湖雌侠”和“秋闺瑾印”的两方象牙印章。

  走过花木繁茂的明堂,便能看到三间朴素的平房,这里便是秋瑾陈列室。里面详细介绍了秋瑾诞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她青少年时期的情况,陈列着秋瑾留日时的诗文、信札、照片,还有她生前使用过的物品,生动地展现了秋瑾回国后从事革命活动的光辉业绩。其中,有秋瑾身着男装的照片,以及“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等激昂的诗篇。那一幅幅图片、一件件文物,默默记载着女侠那短暂却无比壮烈的一生。

  在这里,有两件珍贵的文物格外吸引我的目光。一件是锈迹斑驳的手枪,它仿佛仍带着当年战斗的硝烟气息,见证了秋瑾在革命战场上的英勇无畏。另一件是褪了色的红婴儿衣,这件小小的衣物,承载着秋瑾作为母亲的柔情。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她虽为民族大义奔波,但内心深处始终有着对孩子深深的爱,这件婴儿衣便是她侠骨柔情的最好见证。这两件烈士遗物,恰如其分地象征着女主人的侠胆与柔肠。侠胆与柔肠,共同构成了秋瑾短暂却完美的人生。睹物思人,我仿佛看到了秋瑾在革命道路上的艰难前行,感受到了她内心的挣扎与坚定,对她的敬佩之情愈发深沉。

  我在秋瑾的故居久久徘徊,心情略带伤感。秋瑾的生命虽然短暂,却如同一道划破夜空的璀璨流星,波澜壮阔。她以自己的生命唤醒了沉睡的民族,以鲜血为拯救中华铺就道路。身为巾帼之身,她比众多须眉更加英勇果敢,其号召力更是空前强大。正是因为有了秋瑾这样伟大的民族英雄,我们的民族才拥有了无限的希望;正是因为有了秋瑾这样伟大的民族灵魂,我们的民族才必将走向复兴。

  日暮时分,绍兴古城依旧细雨淅沥,落花依旧随风飘零。在这细雨落花的洗礼中,我仿佛接受了一场历史的香薰。这个清明节,我拜谒了秋瑾故居,也在心中深深地纪念了无数为国家和民族英勇献身的革命先辈。

  作者:程咏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