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全力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陇南 全力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俊勇
陇南市地处甘肃省东南部,东接秦巴山地,南抵四川盆地,西依甘南高原与迭部县、舟曲县和定西市岷县,北与天水市接壤。作为甘肃省森林面积最大、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区,优良的生态环境不仅是陇南市最宝贵的财富,更是其发展的最大优势。
近年来,陇南市依托林地资源优势与森林生态环境,以改革为动力,激发林业发展活力,释放生态红利,着力打通生态美与百姓富之间的堵点,推动“森林+产业、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特色经济林果产业已成为群众稳定增收的“铁杆庄稼”,走出了一条“增绿与富民共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盘活“沉睡资源” 唤醒林下经济活力
林下经济的蓬勃发展,既离不开丰富的森林资源,更得益于持续向好的生态环境。
春日,微风轻拂。走进陇南市成县龙凤山林场,漫山遍野的树木在阳光照耀下愈发翠绿。天麻、猪茯苓林下种植试验区内,工人们正忙碌地劳作着,一幅生态秀美的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画卷正缓缓铺展。
天麻是常见中药材,具有息风止痉、平肝阳、祛风通络之效。龙凤山林场场长贾建民说:“我们将菌材围绕蜜环菌摆放,再把天麻籽置于菌材周围。蜜环菌发酵后,天麻籽能迅速吸收养分,快速生长。”按照这种方法,现在种植,10月份即可采收,亩产量可达500公斤。以目前每公斤160元的市场价计算,平均亩产收益可达8万元。
近年来,成县合理规划林草项目布局,在龙凤山林场毛川林区打造了林下经济示范点。该示范点由县级林木种质资源圃和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点两部分组成,旨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林业科普教育以及林下中药材种植,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实现林场与群众双赢。
为充分盘活森林资源,引导林业适度规模经营,陇南市创新工作举措,各县区相关工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两当县将林下养殖作为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林麝养殖,养殖规模已达500多只。
徽县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淫羊藿、天麻等中药材种植,打出“护生态+强经济”的组合拳,实现农民变股东、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的转变。
目前,陇南市林下经济总面积达291.21万亩,林下经济产值达28.47亿元,位居全省第一,初步形成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良好发展局面。
发展特色产业 铺就兴村富农之路
“春天是油橄榄施肥、灌溉的黄金时节。”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赵强宏指着武都区成片的油橄榄向记者介绍,随着新品种扩区驯化,陇南市油橄榄适生区从海拔1300米提升至1500米,发展预期可达130万亩。
陇南市自1975年开始引种油橄榄,40多年来,始终将这“独一份”的油橄榄作为陇南名牌精心打造。历经引种试验、示范推广、产业化发展、创新驱动四个阶段的探索,油橄榄已成为陇南最具特色、最具潜力的富民产业。
近年来,陇南市引进油橄榄品种133个,经引种选育的奇迹、豆果、阿尔波萨纳、莱星、鄂植8号等新品种,产量、出油率和产值均实现翻番。
如今,陇南市已被认定为“国家油橄榄示范基地”,还被授予“中国油橄榄之乡”称号。目前,全市油橄榄种植面积117.85万亩,鲜果产量6万吨,综合产值45亿元,基地面积、鲜果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居全国首位。油橄榄产业逐步向西汉水流域河谷地区的礼县、西和、成县、康县拓展延伸,惠及44个乡镇、343个行政村、40多万人。
陇南市不仅拥有油橄榄这一“金字招牌”,还是我国秦巴山区核桃的最佳适生地之一,核桃产品多次在全国农交会、农高会等重要节会上获奖,成县和康县被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
“成县核桃产业紧紧围绕‘规模化发展、品种化栽培、园艺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总体目标,已实现适宜区全覆盖,栽植面积达51万亩,1100多万株,核桃坚果产量4.66万吨,产值5.59亿元。”成县核桃科技服务中心主任胡永辉说,核桃已成为成县种植面积最大、受益人口最多的农业特色产业。
截至2024年底,陇南市油橄榄、花椒、核桃特色山地产业种植面积达到866.4万亩、总产量33.89万吨、总产值178.5亿元。
林权改革赋能 助力群众稳定增收
2024年,成县被确定为全省12个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
试点既是动力,也是机遇。成县将二郎乡庄子村、陈院镇半山村、宋坪乡猫川村确定为3个试点村。
二郎乡庄子村现有农户48户176人,全村国有林面积3431.38亩,集体林面积1592.3亩,属国家二级公益林。成县林草局副局长闫宝林介绍,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中,结合二郎乡森林资源现状,县上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按照“一结合、两放活、两带动、两增加”的思路,由赵坝林场与庄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经营,建成了林副产品营销加工中心,引导群众采收加工林副产品,建立联农带农机制,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
在距离成县12公里的陈院镇半山村,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169户628人,集体林面积854亩。
“被确定为成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试点村后,林改工作专班通过入户走访、实地调查,全面摸清了村里的资源底数和第一轮林改遗留问题。结合半山村实际,探索出了以‘黄山林科农场+村级集体组织’森林经营和康养旅游带动农户增收的模式。”闫宝林说。
截至目前,成县已完成83万亩集体林地“三权分置”工作,完成集体统一经营林地折资量化21万亩,共计折资5880万元,发放林票23万张,由村民入股村集体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完成大户流转56宗18.03万亩,林权抵押贷款900多万元,发展林下产业示范点34个。
成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陇南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缩影。
“试点以来,陇南市已完成集体林地确权1049.43万亩、颁发林权证36.75万本,在全省率先颁发不动产登记证19本、发放林票23万张,基本建立了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运行机制,培育森林康养基地10个,成立林副产品购销点223个,发展林下产业示范点72个。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工作模式。”陇南市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4年以来,陇南市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不断放活经营,优化政策,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加速描绘生态美、百姓富的陇南新画卷。
- 2025-03-31陇南: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先锋
- 2025-03-30【强信心 看发展】 陇南出台微短剧扶持政策助力文旅产业发展
- 2025-03-28【甘快看】最高奖励50万元!陇南邀你执镜“写”青山
- 2025-03-25【甘快看·陇原春色等你来拍】陇南:东江湿地春意浓 踏青赏花正当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