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带头人
原标题:静宁 “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带头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宝强 通讯员 李芳艳
“我去年种的苹果又大又红,全是特大果,卖了十几万元,我能评上职称吗?”“这是我自己嫁接研发的新品种,小田你尝尝,又甜又脆。”“我去年参加县人社局举办的果农技能大赛,获得了‘金牌果农’称号。”……时下,静宁县在田间地头开展果农技能大赛时,一个个“土专家”争先恐后抢着给工作人员展示自己的绝技。
为发挥“新农人”群体带给乡村新思维、新观念、新办法,让其成为产业振兴带头人,静宁县坚持以事择人、知才善用原则,重视“新农人”的职称评审,不仅让他们发挥了专业技术特长,更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发展。
静宁县“金牌果农”尹援奇就是获得副高级职称的“新农人”之一。这些年来,他带领果树技术团队,常年在宁夏银川、灵武承包果园修剪,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并把静宁当地培育的“静宁1号”“成纪1号”树苗推广到这些地区,间接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尹援奇被静宁县人社局选定为农民职称评委,在评审现场,尹援奇自豪感油然而生:“职称证书就是出去打工的‘金名片’,对方一看咱是有职称的,都高看一眼,推广新技术时也更能让人信服。此次当评委也期待把优秀人才招募到团队里,把团队发展壮大,把‘静宁果农’劳务品牌推广到全国各地。”
静宁县人社局从实际出发,不唯学历、不唯年龄、不唯奖项、不唯论文,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解决实际问题技能、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能力作为农村技术人才职称评价的主要依据,组织有多年务果经验、对农业生产有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有一技之长、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村致富带头人申报评定农民技术职称。
“无证难上岗,持证好下地”,评技术职称逐渐成了“静宁果农”的一种共识,农民有了职称,不仅提升了个人荣誉感、社会认同感,还优先推荐参加各类培训、讲座和考察活动,对培训合格且取得职称的人员推荐进入苹果加工工厂就地就近工作,畅通了乡村人才的职业成长,拓宽了乡村振兴的引才之路。
取得职称后的农民尝到了新技术的甜头,渴望有更多本领,更加勤劳上进,他们不断琢磨新技术,在果树嫁接、果园管护、修剪拉枝等方面,发明了好多实用又省力的技能,真正实现了把“论文”写在果园里。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静宁县紧盯重点产业,结合创建“静宁果农”国家级劳务品牌,以提升果农技术水平为核心,进一步调动广大果农学技术、懂技术、用技术的热情,积极开展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努力延伸职称评审服务范围,通过在田间地头举办技能比赛、技术示范、成果展示、专家评议等方式,现场给农民创造申报条件,就地给农民评定职称,真正把静宁果农培育成有职称的技工,端上金饭碗,成为幸福的农民,走出了一条依靠苹果产业链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截至目前,全县共计评定农民技术职称1146人,其中副高级21人、中级34人、初级996人,激活了乡村振兴人才新引擎。
- 2025-03-25静宁:“村头工厂”忙生产 吸纳就业助增收
- 2025-03-17平凉静宁:智慧方舱赋能 食用菌焕新升级
- 2025-03-10平凉静宁:生态环保筑屏障
- 2025-02-27平凉市静宁县开展春季学期学校管理人员及教师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