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文县:“茶旅”融合 美村富民

2025-03-27 15:15 来源:中国甘肃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最强音”。近年来,文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探索“茶旅”融合发展之路。如今,一片片茶园,不仅成就了绿色产业蓬勃发展的象征,也成了游客喜爱的旅游打卡地,有效促进了茶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好山好水出好茶,好生态是茶叶产业的根基。文县碧口镇马家山村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该村立足本土优势,牢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实践探索“茶业+旅游业+文化体验”的生态观光茶园新模式,不断完善“吃喝玩乐游购娱”一条龙服务体系,实现了茶山更绿、茶园增效、茶农增收,村庄美了,村民富了,这里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生态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双丰收”。

  刘小英,是碧口镇水蒿坪乱石窖村茶农,她家发展有丰产茶园40余亩,通过品种改良和综合管护,茶叶品质和产量显著提高。她介绍说:“我们家种植的龙井43号有40多亩,采茶季请了20多个采茶工,春茶最嫩的芽头能制成200多斤成品茶,之后一芽一叶的能有500多斤。除去成本,今年大概能收入十多万元。”

  马家山村的自然环境优美,茶园风光独特,茶中有景、景中有茶,令人沉醉。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茶商和游客走进这里,茶叶销路也不断拓宽。

  “龙池别院”是政府扶持的农家乐,提供吃住一体服务。2022年,老板娘刘秀连将自家闲置的房屋改造成了农家乐。她说,“随着天气的回暖,来马家山茶园游玩、体验采摘的人多了,生意越来越好,带动了经济收入。”她说,“这几年马家山变化很大,环境越来越好,以后肯定会更好。”

  “以前主要靠种茶增收,每年6月茶园修剪后,就去周边打零工,收入不稳定。”马家山民宿示范户唐树平说,“我也抢抓了乡村振兴发展机遇开办了民宿,现在经常有人来住,在家就能有收入了。”“前两年,村里打造了龙池喊泉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村集体有了收入。”梦境山水乡村旅游发展合作社负责人介绍,“我们合作社还开发了茶旅新产品推向市场,很多游客来体验,既宣传了文县茶叶,又拓宽了茶农的增收渠道,带动了茶区群众持续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近年来,马家山村深入实践“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抓住茶产业示范村建设契机,成立乡村旅游产业联合党支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梦境山水”茶叶品牌,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带动了当地及周边茶农稳定增收。

  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为乡村振兴增添亮丽底色。目前,马家山村拥有茶园1780多亩,配套喷灌设施400多套、供水管道2100米,安装太阳能杀虫灯40盏,建成有机茶种植基地300多亩,还统购专用肥、修剪机进行管护。

  以茶兴业,以业富民。马家山村结合乡村旅游扶持项目,积极发展了4家农家乐和民宿,改造了3幢茶园木屋,翻新了1000多米茶园景区道路,建成了多处观景平台,拓宽改造了百壶园人行步道和茶园观光步道,茶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日臻完善,旅游接待能力大幅提升。

  “茶旅”融合,让生态茶园展现蓬勃生机和活力。如今,石龙沟景区已成为游客到碧口的必游之地。下一步,碧口镇将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按照石龙沟流域旅游景区“一心两带五组团”总体规划,依托山水风光、历史人文,持续推进“茶旅”融合,以茶兴旅、以旅促茶,让古镇与茶园相互映衬,让乡村振兴融入优美环境,保证让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通讯员 刘玉玺 王淼 董春江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