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折柳寄清明·念旧意难平 8丨柳丝青时雨未央

2025-03-21 17:59 来源:中国甘肃网

  晨起推窗,檐角悬着的雨珠将杏花巷洇成一卷水墨。我捻起案头那枝还沾着露水的柳条,祖母用艾草汁染绿的棉线缠绕处,新芽正怯生生地探出头。

  巷尾石臼的呜咽声比雨水更早漫进窗棂。春分后第七日,邻家阿婆照例要捣新艾。青石凹痕里翻滚的碧浪,总让我想起祖母指尖的纹路——她活着时,清明前三天必要摘取带霜的艾草尖,说这样的青团才接得住地气。那年我伏在灶台边,看她把青团捏成胖乎乎的元宝,突然有颗滚烫的泪落进糯米粉里。"你爷爷最爱元宝形",她笑着拭去我发梢的面粉,却忘了擦自己泛红的眼角。

  老榆木箱底压着的剪纸在雨气里微微发潮。鲤鱼跃龙门的图案已褪成姜黄色,可鳞片缝隙里还留着祖母教我剪第一刀时的絮语:"清明剪春,要留个气眼,好让故人的魂儿认得回家的路。"彼时我不懂,为何她总把给爷爷裁的纸衣叠得棱角锋利,就像爷爷生前最喜欢穿也没穿到的中山装。直到去年扫墓,看见父亲将新剪的柳叶轻轻覆在旧坟茔上,那些锋利的折痕忽然都化作了绕指柔。

  瓷碗底的莲纹在清明雨里愈发清晰。这只缺了口的粗陶碗,盛过爷爷合作社带回的高粱米,装过祖母熬了整夜的艾草汤。此刻它偎在我掌心,釉色里浮出三十年前的清明:弥留之际的祖母突然睁眼,颤巍巍指向院中老柳。我们折下最青的枝条放在她枕边,她竟笑着哼起《苏武牧羊》,断续的调子随着柳梢的雨滴,在春寒中凝成最后的琥珀。

  杏花巷的雨还在下。石臼声歇处,谁家孩童举着新折的柳枝跑过青苔斑驳的台阶。柳笛幽咽穿过雨幕,惊起纸鸢翅尖的流苏。我望着供桌上并排的三只青团——元宝形给爷爷,柳叶形给祖母,剩下那个歪歪扭扭的,是留给将来某个清明,替我拭去碑前苔痕的手。

  (作者:墨晗)

  投稿请点击查看:“折柳寄清明·念旧意难平”征文启事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