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着力打造“七地一屏一通道”
任旭东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立足甘肃所能,聚焦自身禀赋,着力打造“七地一屏一通道”,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走势。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发展谋划之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巩固经济运行向好势头、接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需要明确主旨导向,聚焦突破重点、找准载体抓手。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七地一屏一通道”,彰显了尽心竭力抓发展、一刻不停促赶超的定力韧劲和担当作为,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甘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立足甘肃所能、对接国家所需的重要举措。胸怀“国之大者”,把甘肃发展置于全国大局下来考量,提出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国家向西开放战略通道,努力做到既为一域增光,也为全局添彩。这是锚定发展目标、奋力追赶进位的关键之举。始终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和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提出打造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行基地、全国区域性现代制造业基地、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及转化基地,就是要把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作为关键因素,瞄准新赛道、塑造新优势、激发新动能,以科技创新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这是找准功能定位、放大特色优势的务实之举。甘肃在文化资源、地理区位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明显,提出打造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优秀旅游目的地、全国重要的文化传承创新基地、东中部产业向西转移重要承接地,就是要深挖潜力优势,突出功能作用,做大规模总量,加快形成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奋楫扬帆正当时,砥砺前行再出发。面对区域竞争加剧、短板亟待补齐、绿色转型紧迫的形势,要走出一条有甘肃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就必须明确方向、树牢导向、瞄准靶向,全力打造“七地一屏一通道”。打造全国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先行基地,就是要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以现代为方向、寒旱为特质、特色为依托,大力实施扩量、提质、延链、增效行动,做大“牛羊菜果薯药粮种”产业集群,提升“甘味”品牌影响力,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就是要抢抓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的机遇,统筹推进大基地建设、大通道外送、大规模消纳、大范围融合,促进风光大省向风光强省跨越。打造全国区域性现代制造业基地,就是要锚定新型工业化方向,坚定不移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具有甘肃优势和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突破。打造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优秀旅游目的地,就是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推进“八个一”文化品牌建设,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千亿级文旅康养产业链,加快文旅大省向文旅强省跃升。打造东中部产业向西转移重要承接地,就是要改善硬设施、优化软环境,把主动招引与有序承接统一起来,拓展跨省域合作,推动共建飞地经济和零碳园区,让甘肃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和承接产业的宝地。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就是要保护文化遗产,立足文化特色,放大文化优势,以建设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为抓手,挖掘丝路文化、敦煌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等蕴含的时代价值,构建甘肃文化标识,讲好甘肃文化故事。打造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及转化基地,就是要用好中国科学院“一院三所”、兰州大学等科教资源,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种质资源等领域基础研究,打通政产学研用渠道,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互促上取得更大突破。打造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就是要以落实黄河国家战略、“双碳”目标、“三北”工程等为契机,提升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的能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用心守护好陇原的生灵草木和万水千山,为美丽甘肃建设增光添彩。打造国家向西开放战略通道,就是要用好“一带一路”最大机遇,做深做实通道、平台、贸易、人文等重点工作,持续调整优化外贸结构,推动高水平外向型经济建设,加快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
站在新的起点,甘肃发展既适逢交织叠加的难得机遇,也面临双重多重的压力挑战,正处在快速追赶、突围破局、全面转型的关键阶段。打造“七地一屏一通道”,需要坚持全省“一盘棋”,调动各地积极性,凝聚合力、绵绵用力,以点带面、整体跃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因时而变、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打破思维定势,跳出路径依赖,用改革办法破除障碍,用市场方式培育主体,用开放思维拓宽空间,让高质量发展的模式更新、路子更宽。抢抓机遇、用足政策。当前,国家的政策、项目、资金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东中部的产业、技术、人才向内陆腹地转移,必须增强机遇意识、拼抢意识,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配合,提高政策转化率、资金使用率和项目落地率,借力政策东风实现追赶发展。强化执行、狠抓落实。对照工作任务和要求,拧紧责任链条,完善闭环机制,加大清单化、项目化推进力度,多谋落实之策,多干落实之事,多求落实之效,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真正以各项工作大落实促进高质量发展大跨步。高效统筹、十指弹琴。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当前和长远、整体和局部,注重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努力寻求多重目标下的动态平衡,最大限度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民生效益相统一。
作者为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综合经济研究处处长
- 2017-03-14两会见证中国新气象:创新潜藏无限可能
- 2016-03-15身边的两会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 2016-02-242016全国两会八大看点
- 2016-02-15【智库建言】寄语全国“两会” 高度关注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