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甘快看】马家窑文化开年双突破:“考古新发现”入列 AI微短剧杀青

2025-02-21 20:26 来源:央广网客户端


  《马家窑谜踪之神杖密码》宣传片(视频来源: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

  央广网兰州2月20日消息(记者李红军)2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甘肃临洮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等六项重大发现共同入选。2月23日,全国首部由AI技术制作的奇幻探秘微短剧《马家窑谜踪之神杖密码》将上线首播。这两项成果,一古一今、一研一创,展现了甘肃省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传播上的双重突破,也为马家窑文化更好的传承与弘扬注入了全新活力。

  马家窑文化距今约5000至4000年,以彩陶艺术闻名,是仰韶文化向西北拓展的重要成果。寺洼遗址的聚落结构表明,当时社会已具备高度组织能力,陶器工艺达到史前巅峰,且地处东、西方早期交流通道,其彩陶纹饰与冶金技术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指出,这一发现为揭示黄河上游文明化进程提供了关键线索,尤其对研究中华文明多元起源意义重大。

  在“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公布4天后,2月23日起每天20:00,由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与甘肃广电传媒集团联合推出的全国首部AI奇幻探秘微短剧《马家窑谜踪之神杖密码》将在视听甘肃客户端全网首播。该剧以马家窑文化为内核,讲述现代青年穿越至4800年前的姜氏部落,破解图腾密码、守护文明的故事。AI技术深度参与短剧制作,基于考古数据生成史前森林、山脉与通天神殿场景,还原马家窑聚落风貌;动态捕捉技术赋予角色细腻表情,AI数字化重建陶器与图腾,解析符号背后的文明密码。制作团队还将《山海经》神兽元素融入剧情,既增强了视觉冲击,又降低了文化理解门槛,旨在“用科技打开历史”,吸引年轻群体关注传统文化。

  《马家窑谜踪之神杖密码》宣传海报(图片来源: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

  寺洼遗址的考古发现与《马家窑谜踪》的创新实践,形成了“研究保护”与“活态传播”的协同效应。一方面,考古成果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历史依据,剧中陶器纹样、聚落布局等细节均参考了寺洼遗址的发掘资料;另一方面,微短剧以沉浸式视听体验,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大众可感知的文化符号,助力马家窑IP“破圈”。这种“文化+科技”模式的社会效益显著,考古研究厘清了文明脉络,AI技术则让文物“说话”,激发青少年探索兴趣。正如剧集主线“守护文明”所寓意的,二者共同诠释了中华民族对文化遗产的敬畏与创新精神。

  有关专家表示,从黄土之下的考古现场,到屏幕之上的数字光影,马家窑文化正跨越五千年时空,在当代焕发新生。这一“双喜临门”不仅彰显了甘肃的文化自信,更为全国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甘肃范式”。

  未来,甘肃省将深化“考古发掘—学术研究—科技转化—IP开发”的全链条模式,推动更多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寺洼遗址计划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结合VR技术打造沉浸式展览;《马家窑谜踪》系列剧将持续开发,融入彩陶制作、史前贸易等元素,构建“马家窑文化宇宙”。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