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甘快看·青定双城记⑨】用心用情用力写好“组团式”帮扶大文章

2025-02-19 17:53 来源:央广网客户端

  央广网兰州2月19日消息(记者魏晋雪)东与西,山至海。自青定协作建立以来,定西市紧紧抓住“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机遇,充分引导发挥帮扶团队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科技优势,强化帮扶措施,放大帮扶效应,加快补齐重点帮扶县短板弱项。

  自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工作开展以来,为定西市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加快高质量追赶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连续三年在甘肃省东西部协作考核中获得“好”的等次,连续两年在全省排名第一。

  山海协作心相连。青定两地以“组团式”帮扶为纽带,以“精准、可实现、可持续、有成效”为遵循, 用心用情用力写好“组团式”帮扶大文章,同绘乡村振兴“蓝图”。

  组团帮扶 关键在“组”

  2022年,通渭县、渭源县、岷县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被纳入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范围。

  组团帮扶,关键在“组”。

  为形成工作合力,定西市成立市级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议事协调小组,明确教育、卫健、科技、农业农村等部门具体职责。

  基于“组团式”帮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定西市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调研督导工作机制。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每年对全市3个重点帮扶县“组团式”帮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议事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有计划、有重点地深入重点帮扶县,实地调研指导工作,动态掌握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督促任务落实,提升工作质效。

  调研组深入定西七县区展开调研(央广网发 定西市委宣传部供图)

  应需而动,精准对接。

  为深化青定两市协作,议事协调小组针对3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短板与弱项,积极协调对接。2022年至今,青岛市共选派35名医疗教育人才赴定西市开展帮扶工作。

  定西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为了让青岛籍干部人才在定西心无旁骛干事,我们指导各重点帮扶县建立受扶单位班子成员‘一对一’结对联系帮扶干部人才机制,法定节假日定期开展走访慰问、谈心谈话和联络服务,深入了解帮扶干部人才工作需求和困难诉求,协调解决困难问题,有力消除帮扶人才的后顾之忧。”

  此外,为深化拓展“组团式”帮扶,定西市积极加强与青岛市对口帮扶地区的联系交流。

  围绕现代农业、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人才短板和技术弱项,定西市分批组织教育、医疗等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到青岛市交流学习。截至目前,定西市共选派292名教育、医疗领域的人才到青岛学习研修,其中教育270名、医疗22名,促进各类人才转变理念、拓宽视野、增强本领。

  整合力量 教育蝶变

  2022年8月,由青岛西海岸新区致远中学等四所学校的11名教师组成的帮扶团队来到岷县二中开展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

  岷县二中校园广播电视台(央广网发 岷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岷县二中是一所以培养艺体生为主的高中。“作为培养艺体生的学校,教学和录播设施不完善,我们团队立即向青岛西海岸新区教体局争取了帮扶资金15万元,建成校园广播电视台1个。”青岛西海岸新区致远中学选派到岷县二中担任常务副校长的刘相林说,同时,加快推进岷县“组团式”帮扶智慧化校园建设项目,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先后建成共享教室、理化仿真实验室、录播教室、云计算机教室。

  学校硬件设施提升的同时,岷县二中师资队伍提升也在同步推进。陈鲁民是青岛西海岸新区“物理教研担当”,他开展高中物理教学已有三十多年,教学经验十分丰富,一直担任学校的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

  陈鲁民说:“刚到岷县二中的时候,了解到物理学科是学校的‘薄弱’学科,根据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我把着力点放在教学方式的改变和提升上。”

  陈鲁民一手带班,一手带高一物理教研组,注重从教学实际出发,制定适合当地的教学方案,通过展示课等形式带动其他教师迅速成长。通过三个月的努力,“薄弱”物理学科逐渐变得“强大”起来。

  岷县二中副校长周军花介绍,岷县二中2024年高考学校应届文化课本科上线率增长19.57个百分点。连续两年被岷县县委、县政府授予“高中阶段教育质量奖”。

  岷县二中录播教室(央广网发 岷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了解,自“组团式”帮扶工作开展以来,青岛市共选派2批次21名教育人才赴定西开展帮扶工作,其中校长3名,服务周期3年,帮扶教师18名,帮扶周期1年半,教育帮扶成效显著。

  青岛协作定西第二批挂职干部工作组副组长李春兴介绍:“教育帮扶人才采取‘师傅带徒弟,团队带团队’‘青蓝学习共同体’师徒结对等方式培养帮带高中教师60多名,创建‘三环五步’‘五环两翼’‘低起点、小循环、重落实’等课堂教学模式,培训重点帮扶县高中教师900多人次。同时,2024年,在定西市建立了11个青岛市的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工作室,通过‘点菜式’互动交流、‘靶向式’指导攻关、‘定制式’项目支持,使支教人员把经验留下、把方法留下,打造一支‘带不走、留得住’的人才队伍。”

  聚焦短板 “医”路同行

  “精准、可实现、可持续、有成效”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理顺关系、整合力量,内涵建设、弥补短板,压实责任、激发动力”。

  自“组团式”帮扶工作开展以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共选派三批14名专家对通渭县人民医院开展帮扶工作。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医师陈丽丽是“组团式”帮扶专家之一。她说:“希望把我们先进的医疗技术水平带到通渭,拓展当地医生的诊疗思维,给当地人民带来更好的诊疗体验,这是我来通渭的初衷。”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医师陈丽丽正在医治病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我们将帮扶专家分配到各重点科室担任负责人,帮扶专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聚焦存在的短板弱项,综合利用规范诊疗程序、拓展诊疗方法、引进适宜技术等,不断提升重点科室诊疗能力水平。”通渭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连赳虎介绍,帮扶团队开展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经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胃壁活检术等新业务、新技术,并指导医院管理体系建设和三级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帮扶成效显著。

  据悉,帮扶队先后争取资金490余万元,为通渭县人民医院购置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数码裂隙灯等设备,建成西北干眼示范中心和手术室5G远程示教系统。

  目前,定西市各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在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下均建成了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五个中心”;按照1:3的比例,医疗人才通过“师傅带徒弟、专家带骨干”的方式,组建“师带徒”帮带小组59个,帮带本土医疗人才180多名,培养临床骨干医师65名、医技人员16名。同时,在帮扶人才的指导下,帮助建设重点科室21个。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