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小陇热线 >> 政策解读

甘肃省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2025-02-18 09:18 来源:兰州晚报

  记者2月17日从省教育厅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有关要求,《甘肃省教育厅关于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发布,明确提出切实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进一步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1 优化课程安排 确保体育活动时间

  《通知》要求,各校要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严禁以任何形式非全员参与的兴趣课程、社团活动等替代体育与健康课程,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削减、挤占体育课程时间和校园体育活动。要切实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针对性和质效性,面向全体学生有组织安排大课间活动内容,根据不同学段设置兴趣化、多样化、项目化活动,避免整齐划一高耗低效行为,确保学生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

  鼓励学校将其余课间活动时间延长至15分钟,引导学生走出教室, 严禁“拖堂”“刷题”等方式挤占学生课间时间,不得对学生课间活动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全省各中小学校全面落实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在不增加课时总量的前提下,推进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1节体育课、高中学校每周3节体育课。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1节体育课、高中学校每周3节体育课。

  2 创新活动形式 丰富体育活动内容

  《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按照学段特点和学生身体条件设置体能课,球类、田径类、体操类、水上或冰雪类、中华传统体育类或新兴体育类等特色体育活动课程。

  通过“体育课+大课间”“体育连堂课”增加体育活动强度与时长。因地制宜开发课间“微运动”, 增设数字化、智能化活动区域。统筹推进课后延时服务、体育兴趣小组、体育社团、俱乐部等体系化发展,积极培育“人人有项目、班班有队伍、月月有比赛 ”的校园体育文化,建立完善班级、年级、校级体育联赛机制。

  与此同时,探索布置学生独立或与家人共同完成的体育家庭作业。倡导开展“跑出健康”打卡活动,小学生每周跑步不少于4千米(1至3年级1千米),中学生每周跑步不少于1万米,从小培养体育运动习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3 完善机制建设 提升体育活动质效

  《通知》明确,各地各校要严格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全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配齐配强体育教师, 改善体育条件保障,多措并举增加学生综合锻炼时长,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着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作为评价学校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坚持“一地一策、一校一案”,指导学校制定落实每天校园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实施方案。各校要积极普及和强化体育运动和健康意识,落实落细保障措施,指导各班级细化活动安排,帮助学生制定个人运动计划, 确保体育锻炼时长与成效,让每个孩子至少掌握 1至2项终身受用的体育运动技能。要将“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内容,纳入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作为教育督导重点,要多措并举指导评估中小学综合体育活动开展情况,不断完善长效机制建设。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鹏伟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