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央媒看甘肃

非遗焕新韵 社火闹元宵

2025-02-18 11:44 来源:中新网甘肃

  原标题:中新网甘肃周周见 | 非遗焕新韵 社火闹元宵

  中新网甘肃新闻2月13日电 随着春节申遗成功,2025年蛇年春节,甘肃各地秦腔、社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成为春节文化活动的亮点。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的传统技艺,不仅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更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灵蛇送福、龙腾狮舞、铿锵锣鼓……万民齐聚“耍社火”。正月里,甘肃武威民勤县街头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全县18个镇的社火表演队齐聚于此,各展风采,上演了一场文化与艺术完美融合的视觉盛宴,引来万人的围观,现场年味爆棚。

   民勤县社火“非遗”汇演现场。马爱彬 摄

  “赏非遗、闹社火”作为民勤一项特色民俗活动,凭借独特的形式、固定的流程、浓厚的仪式氛围,在时光长河里延续、发展,深受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的青睐。据悉,民勤社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春歌、高台、锣鼓队、划旱船、舞狮、舞龙、汉服队等30余种表演形式。配乐以鼓、锣为主,隆重时鼓、锣、镲、钹齐全,再配上民勤特色唢呐,吹打起来热闹非凡。活动一般从正月初二开启,一直持续至元宵节后结束,时长半月有余。

  民勤县社火“非遗”汇演现场。马爱彬 摄

  2月2日,甘肃省敦煌市文旅局组织社火队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进行舞龙、耍狮、跑旱船等民间非遗社火表演,庆祝新春佳节,向游人送上新春祝福。2月10日,为迎接2025年元宵节,古郡敦煌党河风情线上精彩的打铁花表演。滚烫的铁水被猛力击向天空,瞬间化作璀璨夺目的金花,照亮了整个夜空,让市民和游客感受到了古老技艺的强烈震撼。

  春节期间,酒泉市瓜州县非遗过大年活动热闹非凡。秦腔、皮影戏、蛋雕、剪纸等非遗项目轮番登场,给百姓和游客带来年味十足的文化盛宴,既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又让大家感受其独特魅力。

  2月11日,兰州市七里河区举办“张灯结彩闹元宵非遗传承共欢潮”2025年七里河区“我们的节日·元宵”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活动现场,七里河区文化馆非遗展厅热闹非凡,兰州剪纸、环县皮影、手工制陶、掐丝珐琅画、木雕傩面等多项非遗技艺齐上阵,集中体现本土非遗的独特魅力。

  猜灯谜、赏年画、做游戏、逛非遗集市……2月11日,“我们的节日·元宵”主题文化活动在兰州市城关区展开。在非遗展示区,城关区团结新村街道天水南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剪纸艺人,动一动手中的剪刀,一张张红纸便化作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焦家湾街道焦家湾东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展出了精美的掐丝珐琅作品,人物、动物个个造型逼真、色彩鲜艳,展示着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引得围观民众拍照留念。

  在农历新年的喜庆氛围中,兰州市永登县于2月9日迎来了年度文化盛事——“非遗贺新春”社火进城展演。10支精锐社火队伍齐聚一堂,共计约1500名演员共同演绎了一场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盛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兰州太平鼓舞也在此次活动中精彩亮相。当红色的太平鼓被高高举起或灵巧地绕身旋转时,鼓手们以精湛技艺捶打出震耳欲聋却又富有节奏感的鼓点,仿佛能穿透时空,将古老文明的声音传递至今。

  此次展演不仅是视觉上的盛宴,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见证。何家营滚灯、永登硬狮子舞等珍贵项目纷纷登台献艺,向世人展示了它们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些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让每一位观众都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力量。

  兰州市榆中县,为庆贺元宵佳节,来自各个乡镇的十余支社火队陆续走上街头巷尾集中展演,通过多种社火表现形式,展示了全县传统、独特、原生态的年俗文化、民间艺术、社火项目,打造既符合本地文化特色、又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品牌。

  据统计,今年春节、元宵节前后,甘肃各市州开展以“非遗贺新春”“非遗年货购物月”“我的家乡年”视频直播等为主题的270余场次线上线下非遗传承实践与传播展示活动。(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